在百度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大体意思是:有一哥们结婚,送给了某朋友喜帖,朋友人没有到,礼金没有给,甚至电话也不接了,然后很生气,发到网上了。
为什么生气呢?
因为,你结婚我是既帮忙又随了礼的,我结婚你却人没到钱也没到,我很烦,我要发泄一下,找网友评评理。然后网友一大堆评论。
网友的评论不一,大部分网友觉得这不回礼的哥们挺不地道:你结婚人家捧人场捧钱场,人家结婚,你如果真有急事,不来也就算了,可你电话不接,礼不随,礼尚往来你不懂吗?
那这件事,在我看来,结果是什么呢?
注定两人一定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情份到此终结,还可能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呢。
一,对方知道我结婚,收到请帖没有来,一定有紧急的事情耽搁了。
二,打电话答应来,后来不接电话了,不来,一定是遇到难处了,也许是难言之隐呢:他连200块随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一定比我更需要钱,我可以理解他,只要他开心快乐就好,因为我们是朋友。
三,他知道我结婚,也不差这个钱,但他竟然不来,也不随礼,不接电话。那一定是我出问题了,我某些方面可能做得不到位,我本人还不够优秀,使他看不起我,不把我当朋友看待。我要感谢他的冷漠和瞧不起,以后要加油了,努力使自己变好!
四,这伙计己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另外几个朋友和我的情况一样:他结婚我们去了,而我们结婚他失踪了。这说明这伙计人品不行,朋友没得做。
有人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境界高,你牛逼!
我没有那么高尚,只是我认为:
如果抱着付出的态度,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我给你随礼是因为我祝福你,你回不回礼是你的事情,我做好自己该做的,所以我心安,我快乐!
有个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遭遇了不幸,两人一块到阴间阎王爷处报到。阎王爷看了两人在阳间的生平后,说:你俩在阳间虽不是什么大善人,却也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不让你们下地狱受苦了,你们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
现在我这里有两种人可供你们选择,一种是索取的人,一种是付出的人,但你们俩不能同时选择做同一种人,你们选吧。
张三脑袋比较灵光,听完阎王爷的话,赶紧说:我先选,我先选,我选那个一生只向别人索取的人。李四说:我也只好选择做那一生只是付出的人了。
阎王爷笑了,便在他们的判书上写道:张三投胎去做乞丐,因为乞丐一生不用工作,只需向人们乞讨便可;李四重生做富翁,因为李四经过自己的努力致富后,可以向别人施舍自己的财富。
故事寓意:人世间的得与失,似乎不是表面所想的那么简单,一心想获得的人,却沦落成一名乞丐,而甘心付出的人,却拥有了财富。看了故事后,我们是否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不少人将付出当成了索取的条件,把付出总是挂在嘴边。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做什么”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方相应的“做什么”来回报。当对方没有按自己的期望来回报,就产生失望和抱怨,认为自己的付出就付之东流,浪费了自己的精力和财产,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
例如,你结婚我给你随礼,我结婚你却他妈不来!
例如,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却不养老!好像生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老。
例如,夫妻二人争吵,一个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是怎么对我的?好像意思是说,我对你付出这么多的爱,你却吝啬你的爱。
其实真正的付出是无条件给予的。同样是养孩子,中国的大多数父母是希望儿女给予回报的,不说养儿防老,其码我躺在病床上你能来侍候一下。而在欧美就不一样,父母养孩子到十八岁,认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不需要子女为自己的养老买单。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美国有一对年轻夫妻请自己的父母到家中做客,做了许多美味的食品来招待他们。饭后,老夫妇自觉地付了饭费,而他们的儿子也坦然地接受。
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
一个人向希望工程捐款,他是付出还是索取?
都有可能,取决于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孩子上学,那么他就是付出。如果他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家的赞扬和荣誉,他就是索取,因为他的付出是有条件的,是为了他自己。
如果我再结一次婚,不管你有没有给我随过礼,或者我有没有给你随过礼,你会给我随礼吗?
随不随礼,其实真的无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