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
今天是我们一起走过的第756天,感谢一路有你。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运动,不负时光、不负卿。以下将我每天的学习和生活的片段分享给你!
ps:部分文章保留在简书。我相信:这就是存储,就是一个仓库,只要不断的用时间和行动耕耘,将来也一定能成为自己的资源——马琛。
以下为学习笔记,图文无关。
今天我们从这首诗开始。
美国诗人佛罗斯特(Robert Frost)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才是明月
这首诗描写了,森林里有两条路,你选择了这条,就不能同时走上那条路。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也面临着这样的一种状况:你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舍弃了另一条和多条的路。而你选择的这条路就决定了你的认知和你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决定了你的能力。
任何获得的一种能力,都意味着我们会丧失某种能力,我们能力优化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能力的残化。
我们要意识到,“认知优化”包含两种优化:
一种是单一路径的,在一个不断重复的路径上优化你的能力;
一种是意识到这种优化本身是残化的,你要从这个路径切入另外的路径,否则就是一个有特异能力的残疾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90%以上的高管创业都是失败的。
很多在一个大公司里做到了一个优秀的高管,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能力是不断优化的,他可以管理好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公司,但当他去创业的时候,管理一个四五十人的团队,他忘记了他已有的认知又是同时意味着他的弱势——因为当他的职位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不大可能像以前那样“总是细致地察言观色、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方方面面”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同情共理心,或者说“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这种习惯就会逐渐被废弃——任何事情都是“用进废退”的。
这里说的也不是不提倡不把自己的某个能力做到极致,只要当某种能力发展到极致的时候,要意识到这种极致的能力本身所包含的风险。
爱锻炼的人还是很多哦
如果你在这个赛道上越来越具备优势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两点:
第一:不要离开你的赛道;
第二:你要想一想这个赛道会一直存在吗?假如有一天这个赛道不存在了,你就瞬间残化了。
吴老师最后提醒我们,其实任何人都是残疾人,任何物种都是残化物种,关键在于你选择哪一种残化,以及你对自己残化的一种深切意识,并随之保持一种敬畏和谦卑的感觉。
最后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自己在哪方面是一个残化的人,这种残化是怎么导致的?
愿一切安好!
郑武林 2019年4月18日
我的乖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