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纳兰小苑
读《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纳兰容若

读《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纳兰容若

作者: 海尘爱学习 | 来源:发表于2015-03-31 22:48 被阅读216次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要提重阳节的诗,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王维的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看此词,就仿佛是诗意化为了词境,用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出来。

王维的诗很朴实厚重,却因其直抵人心的情感,打动了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而想必,纳兰容若在写下这首词前同样会念起这样的诗句吧。不过与王维不同,他的这首词中又多了些自己的感受,少了那份质朴,多了些许哀伤。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我个人总是比较喜欢这种将情感化入景色中的句子。当然这句话在众多名句中并不能算得上多么出色,但情与景的交融实在能触动心灵。八字所勾勒出的不过一落叶飘零的秋季和一蜿蜒远去的小路,可这背后,却是词人凄凉的心境和对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家乡的思念。想象着,如果自己就站在这个路口,回望过去,那目光所及,早已不在路的尽头,而在远方的远方。此情此景,无论是谁,恐怕也是会心酸到了极点吧。

下片有“佳时”、有“风光”,只是相忆的痛苦让这一片景色变得不同。这一句几乎化用了王维诗中的情景,寥寥几句,勾勒出词人的心境。

最后一句,很常用的手法,以蓝雁的归衬自己的难归,更添几分悲伤。不过作者化用的极为自然,读来更添一丝惆怅。此刻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无垠天空中飞过的鸿雁和广袤大地下独立的身影。直到最后一句,全诗的景象变得完整,境象陡然开阔,留有余音的同时更是以空旷的天地带来了些孤寂之感。

相关文章

  • 诗选(五十四)

    采桑子 · 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

  • 读《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纳兰容若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

  • 写在重阳

    采桑子·九日 清 ·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

  • 纳兰性德 词二

    11、《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

  • 深秋绝塞谁相忆,南雁归时更寂寥

    采桑子· 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 两曲魂销(采桑子菩萨蛮)

    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

  • 重阳绝塞抒情怀

    重阳绝塞抒情怀 ——赏读纳兰性德的《采桑子 九日》笔记 /杨见遇 采桑子 九日 作者:纳兰性德 深秋...

  • 采桑子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 只觉销魂, 南燕归时更寂寥...

  • 纳兰:佳时倍惜风光别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

  • 瘦金体——书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纳兰容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do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