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刘慈欣小说集
读《球状闪电》有感

读《球状闪电》有感

作者: 梁梢树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5:39 被阅读0次
    《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是我第二喜欢的刘慈欣作品。当然阅读量有限的我目前只读过5篇刘慈欣的作品,每一篇都令我印象深刻。
    人人都说《球状闪电》是《三体》故事的前传,因为《三体》中重要的人物丁仪在《球闪》中也登场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合理的。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丁仪是刘慈欣想象中的自己——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但却是举世无双的天才,除了沉迷于物理学以外什么都不用追求,却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吸引那些不光形体优美,而且也是智慧超群地美女们(林云、杨冬)。而被笑称为行走的故事摄影机(意思说全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酱油)的《球闪》的男主角,甚至在我脑海中留不下他的全名,只知道他叫“陈博士”。有的时候我觉得,“陈博士”是大刘对自己的自嘲。


    球状闪电

    小说完全是以陈博士的视角描述的。小说前半段其实有些平淡无奇。无非就是一个少年幼时目睹父母被某种神秘力量瞬间化为灰烬,然后奋然发誓要用一辈子去研究寻求这部分谜团的故事。但是给我的感触很深的,读这篇文章是19年10月末,正是我研一开学刚过了两个月的日子。我二战考研的历程磕磕绊绊,结果也不尽人意。浑浑噩噩之中,有时候我也找不到我读研的意义。我是真的喜欢智能化、网联化之类的东西?还是我只是想得到一个title?我没有办法想清楚。我的一生走到这里的确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标,高考完报专业也是觉得什么专业比较有意思就报了哪个,完全没有考虑过将来的路,将来的职业以及将来要成为的那个人。我知道很多人其实都和我一样,在人生的路口踌躇,最后被时光推到了一个方向。这时候我就很羡慕陈博士这样的人,在他人生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很简单很纯粹的目标,人生往后的一切一切都是附赠品。无论是南大的气象学博士学位,还是北京某某气象所的优秀工作,都是他长期以来不懈向球状闪电追求的同时所顺便得到的垫脚石。对于我来说,我羡慕他,因为他的生活可以不用在意任何人的想法,追求本质,追求本心。


    陈博士

    然而人生肯定不是那么纯粹的,不然生活就失去了色彩。在陈博士登泰山想要再一次目睹球状闪电的“神迹”时,一个俊俏的身影深深吸引了他。这次不同于第一次目睹球闪的震撼,这次是一种怦然心动。

    “这时一个白色的身影轻盈地超过了我和挑夫,这姑娘穿着一件白衬衣和一条白色的牛仔裤,像一道浓缩的白雾。在这缓缓移动的人流中,她的攀登速度快得引人注目。她的脚步轻快跳跃,没有一点沉重感,当她经过我身边时,也没有听到喘息声。……她的表情宁静,看不出一丝疲劳感,苗条的身体似乎没有重量一般,在这累人的山路上攀登,对她来说如同在林荫道上悠闲地散步一样。时间不长,她的身影就消失在白雾中。”

    只有拨动你心弦的人可以在你的心里回响,我也不知道陈博士一开始对林云是一种什么感觉。其实我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我茫茫的人生中经常会遇上一些异性,她们或是面容姣好,一笑倾城;或是举止优雅,落落大方;或是个性突出,大胆不羁……她们在茫茫众生中就是显得那么的耀眼。也许我和她们有过接触,但是我没有想过人生的画卷就可以这样徐徐展开。陈博士也许是幸运的,在独行的路上,竟然会有如此佳人与自己产生了交集。

    林云是大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角色,比起《三体Ⅲ》中的程心的圣母形象,她更有主见,有理想。我实在是不能想象现实生活中能够碰上这么一位女性。她是解放军某部少将;她活泼开朗,具有感染力,让团队里不少的年轻人愿意追随她;她坚定执着,果敢果断;她独立自主,不拘泥于感情漩涡;她勇敢果断,在军队的环境中甚至敢越级行事。(当然,她背景也吊得不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大刘那样阅人无数,对军队、对军人家庭毫无概念。要构思出如此角色,多多少少是基于真实的故事的,不然我的脑海中也不会觉得她的存在合情合理。

    林云

    为什么说我觉得林云的存在合情合理,因为在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一场我自己看了很懵逼的宏原子核聚变之后,林云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大刘用近9000个字的故事,揭示了林云在母亲战亡之后的成长故事。缺少了母爱的她,在部队中逐渐发展了自己对武器的兴趣,无论是什么式的手枪、步枪、手雷、地雷,她没有玩过,就是观赏了个遍。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时候逐渐淡忘了失去母亲的伤痛,而发展起了自己对武器的向往。在她军校读硕士时候,与那名俄罗斯新概念武器研究专家的相遇,则是一种轮回。那名专家研发的毒性马蜂,恰好在越战夺取了林云母亲的生命。这个时候,林云对武器的偏执,已经完完全全填充满了她整个的世界,也预写好了她的余生——她注定死于她自己追求的武器。
    读罢此书,我才发现这本书也许有另一个名字《三个偏执狂》。这些人的对某一事物的疯狂,让他们交织。
    除了陈博士和林云,丁仪则是另一种又不太一样的偏执,一种属于天才的偏置。他什么都不在乎,但是他在乎自己没有办法继续研究物理学。每一次在秘密基地进行球状闪电的实验时,他都希望明哲保身。他希望这辈子都献身于物理学,因此他要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长的寿命去思考物理。他对物理的专注,也使得他对物理现象的想象超出了常人(侧面反映了大刘的想象水平)。宏电子,宏原子核……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并顺利本科毕业的我,完全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上也许还有“宏状态”存在的原子与电子,完全不敢想象一个电子能和篮球一样大,更不敢想象在这样的比例尺下该电子对应的原子核,更更不敢想象这样“不可见”的原子,能够被某种储存装置,储存在一个小角落里,更更更不敢想象——宏原子的核聚变!

    电子与原子核大小的比较

    但在丁仪无与伦比的学识的帮助下,这一切在大刘的书中完美地铺展开来,让我感觉一切是那么的合情合理,仿佛我身边就有几个宏电子在飞舞,随时都会被激发,化作球状闪电,然后将我化为灰烬。而丁仪对此感到快乐,但是并不感到满足。我们知道,在《三体》中,丁仪是在人类无法企及的物理学水平下的工艺产品——水滴的事件中死去的。这对于丁仪来说,无疑是最满意的死法(如果可以,我猜他更羡慕《三体Ⅲ》中的云天明)。物理学是没有极致的,所以丁仪是得不到满足的。但是在《三体Ⅲ》中,更高级的文明甚至可以任意改变物理规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刘安排丁仪死得“比较早”的原因之一吧:当你的追求被别人任意玩弄的时候,你一定心如死灰。


    丁仪

    但是丁仪不是一个那么纯粹的人,他关心他人,他对林云的近况很敏感,他也很关心林云的心态变化。他也关心陈博士,陈博士打给他的电话一打就通。在他死于水滴之前,他喊的是:“傻孩子们,快跑啊!”而不是:“我的天,这是什么物理学奇迹!”。我发现丁仪可能是大刘心中最高尚的人(不然也不会老是在作品中出现他)。他偏执,也许不是来自于某件事的激发,而是他天生的性格。在这样的性格下,他精于世故却不世故。面对此人,怪不得连陈博士这样优秀的人才都难免沦为“行走的记录机”。
    这本书,有17W字。在我看来,它是一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挖的书,例如爱国情感,人生沉浮,国际政治,个人奉献(军事基地里的两个飞行员真的很令我印象深刻)以及最后林云送给陈博士的量子玫瑰等等。这篇文章是一个随笔,一个小结,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重读《球状闪电》,然后将这篇文章再扩展一下吧。
    欢迎您留下您的见解,友好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球状闪电》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ef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