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欺欺人反抗联盟
双盲验证思维的缺失与模糊/自欺人生

双盲验证思维的缺失与模糊/自欺人生

作者: 船长戚戈XGeek001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07:01 被阅读39次

    叨叨戚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意愿/勇气/能力自我"证伪"和补缺,还是自欺欺人。

    有一个炒股"大师"的段子。"大师"第一次给一千个人打电话。即使他是蒙的,按50%的概率,有500个人是蒙对的。第二次给蒙对的500个人打电话。有250个人是蒙对的。第三次给250个对的人打电话。还可以蒙对125个人。

    对于被蒙对的125个人来说,三次预测正确,会让他们有牛逼的错觉。

    其实,因为他们不知道有875个人。可能因这位大师亏了钱。


    这个段子一看就懂。很多人看了会心一笑。可是,现实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一个人得了面瘫,找了好多中医西医,一直不好,一个多月以后,一个"专治面瘫"的"祖传"中医,给他开了一些药,很快好了。于是就对医生佩服的五体投地,到处做宣传。

    为什么加引号?

    因为现在很多人已经清楚,对于普通病毒性感冒吃药基本没用,主要靠身体的免疫系统的自我修复,时间有长有短,大约一周左右。

    这是身体的自愈能力。要特别感谢我们身体的自我防疫系统和自我修复功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一天要被成千上万次细菌,病毒和癌变击倒多少次。

    其实病毒型疾病大多靠身体的自愈力(记住,不是自愈性的,千万别自作主张去扛,延误治病时机)

    而面瘫也主要是病毒引起的,不过它的自愈周期平均长达两个月。

    如果一个地方有"专治面瘫"的牌子,要么是个知道内情的骗子,要么是被他"老师"骗的傻子。


    也就是说,病治好了,可能与医生没什么关系。

    问题来了,如果判断有没有关系。

    还真没有一个100%的确信。

    这世界最吊诡的就是:没有确定,一切都是可能性和概率。


    概率重要么?

    太重要了。

    比如,一个开车高手,一个新手甚至生手,你更愿搭谁的车?

    不太糊涂的傻瓜都清楚。

    高手与生手的人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培训和实战,从而导致的出事概率和对车辆掌控力的差别。

    人生所有的学习实践,都是改变概率和掌控力。


    既然你不能听说一个病人面瘫治好了,就把那个医生当成大师。你也不能从一个人甚至几个人口中听说三次甚至五次对了,就判断判是炒股大神。而且,凡事皆概率。

    那要怎么办?


    证实与证伪

    既然证明病治好了是这个医生厉害(证实)比较难,那么从相反方面证明好了。比如,看看这个医生或者药方没治好的例子(证伪)。

    然而,证伪更难。

    炒股大师通知了多少人?猜对了多少人?只有他自己知道。

    绝大部分医生也不可能自砸饭碗,一般不会告诉你,他让多少病人失望,更不会告诉你,他其实很心虚。

    尤其不会告诉你,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


    商业和骗局往往基于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等。

    对于不同的主体,关注的点是是不一样的。

    "股神"和"神医",最不想让客户和病人知道他不成功的绝大多数,而大肆宣扬他"成功"的案例。

    作为客户和病人,则一定要清楚,也许,他的成功是蒙的,或者是揽功(比如,明明是身体免疫和修复的自愈之功,却说是自己的药方功劳)的。


    盲试,双盲测试,大样本随机双盲

    一件事情,既要能证实,更要经得起证(不)伪。

    如何确定是不是医生的功劳/股神的智慧?盲试是一个保守的办法。

    但是,和所有事情一样,盲试,既有不知的问题,也有教条的问题。这后面再说。

    最早意识到盲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的价值的人应该是克劳狄伯纳德( Claude Bernard),他建议任何科学试验的参与者必须被分为两类:(1)设计试验的理论家和(2)没有相关知识,因此也不会在观测结果中添加个人对理论的理解的观测者。这种对科学试验的认识与当时流行的启蒙时代的那种认为"科学观测只有由那些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和对试验完全了解的科学家进行下才能产生可观的结果"的观点大相径庭。


    双盲(double blind)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其优点是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

    双盲试验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


    双盲验证比盲试多了限定词,双盲,大样,本随机。

    很早以前人们也用它来确定药物的疗效,让患者吃下某种药物或者进行某种治疗,然后观察患者是否痊愈,如果痊愈,则认定该治疗是有效的——这是传统临床的医学阶段。

      然而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休谟认为,我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或者亲眼证实过因果连接关系本身,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所以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举个例子,公鸡叫了,太阳升起。这两个事件同样是相继发生,但是公鸡叫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原因。休谟提出,一切因果关系都应该重新审视。

      1789年,在法国的巴黎学派,以Pierre Louis为代表的医生掀起一次医学革命。他们主张治疗不能依据传统古典理论和盲从权威,而是要观察事实做出推理和决策。Louis第一次引入“对照组”的概念,发现当时广为流行的放血疗法和吐酒石其实并无疗效,发出了循证医学的先声。


    我一度对群体催眠表演很疑惑,怎么能让"所有人"都被催眠?后来仔细了解,才知道这类催眠表演有个预选环节:首先进行初选,选择那些容易/愿意受催眠群体,那就容易理解了...

    是否容易/愿意受催眠,与认知层次有关。

    (认知)贫穷,不仅限制想象力,也会放大想象力,说白了,是模糊了认知边界。

    读书很少,认知层次很低的人,他们掌握的信息很少,相应的,认知边界模糊,无法相对清晰辨识。

    比如,经过系统培训和实践的核反应堆操作员,有能力根据综合的各种指标判断反应堆运行状况。没有训练的人就不行。

    普通人因为缺乏知识,对血压只有模糊的高低认知。在很大的一个范围模糊把握。

    但是,医生其实不仅仅根据血压来简单界定。还要根据高低压各自的高低,年龄,饮食结构,等综合因素,尤其是血液质量,来综合判断,比如很多脑溢血其实血压不高就会犯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低密度才是坏的,总胆固醇高不总是是因,而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而自动调整的果:如果需要,你不知含胆固醇高的,身体会补充内源性胆固醇来弥补.......


    是否愿意/容易接受催眠,更与三观和认知取向有关。

    这也解释了一些高知群体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宗教与信仰其实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

    绝大部分人是由于其他的原因选择一件事的,比如在中世纪时代,基督教就是一切:面包,工作机会,强制礼拜(早期不礼拜还会坐牢),但不是因为都信神而嘴里喊主,就像中国人嘴里说老天爷,不见得真信有老天爷一样,哥白尼是基督从业者,却一直研究反神学地心说的日心说,摄于宗教压力,一直不敢发表,直到临死前才公开...


    人活着,有三件任务,分别是对抗:欺他,他欺和自欺。

    大多数人有欺人动机,因为活在人际博弈场,比如有瓜葛。尤其是政治,宗教,思想,学术,商业领域,最好利用信息不透明,去获取自己的名利诸般。

    欺他要有学习力,比别人高明。否则一眼被看透。

    第二个任务就是抵抗他欺。这一点需要向骗子靠拢,提升学习和认知。否则就免不了。

    然而,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自欺。

    自欺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把玄道放在嘴上,不去证伪。他们忽略了证伪不是为了不欺他和抗他欺。最重要的是抗自欺。

    整天在玄幻的【道】里装神弄鬼,是一种自欺欺人,可惜,欺人欺不到,自欺很有效。


    随着摄像头和互联网发展,街头骗术减少,但是骗子们依然有市场,退逃到意识灵魂高维宇宙等【超验领域】,有个段子说现在最好的生意,就是给女性讲【仁波切】,给男性讲【驾驭术】,给男女都讲【宇宙能量/高维生命】。骗子们虽然自己清楚自己其实没有【自我证伪】的【意识、勇气、资格和能力】,但是信心十足,因为一茬一茬的被骗者不一定败给骗子低劣的骗术,但很大可能败在被骗者【自己】的【不完全认知】和【自欺欺人】上。

    所以,每个人要警醒:神秘成分越多,自己【认知层次】越低,唯有真正的【系统认知】和【高效能力】才不会骗自己。


    总结

    公鸡叫了,太阳升起。这两个事件同样是相继发生,但是公鸡叫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原因。

    同样,吃药了,感冒好了,不一定是药对了。

    休谟提出,一切因果关系都应该重新审视。

    你,用意愿,勇气,能力,去(自我)证伪,去努力接近更真(没有最真)的因果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盲验证思维的缺失与模糊/自欺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ex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