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尅,何也?
天真皇人曰:
木去其火性则不灰;
人去其惡性则不死;

木中有火,火发必焚其真炁,乃成烟焰。
即上升而歸天。
火煅木為灰烬而歸土。
凡人性惡为火,火出则神散,神散则气离,气离则身死。
真陽之炁歸於天。
浊陰之质歸於土。
谓火从木生,即以水救之,即不灰。

人起火性,以柔而救之,即身不坏。
人之火發,而万神皆散,故死也。
人能制火,祸不能尅,乃成大道。
故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尅也。
這段解释中,我们可以學習到以下几個道理——注意,這個道理是有局限性的。
①人身如木,惡性火起,神气消散。
②水能治火,水能生木,亦能克火,免于祸。
③火生于木,祸发必尅,不是僅僅講五行生克,而是在說,人身之玄机。
④人體內,肝属木,火起而傷肝。

所以說話中常有:肝火旺,大動肝火這樣的詞語。

如果有人烧過荒草,經曆過當時的场景,就能深刻體會到烈火湿材的道理,也會明白什麼是水火无情。

對與木來說,火是最為可怕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此,火對人的傷害是人們不可想象的,火对肝的破壞是完全超出人的預計的。

對姊媭而言,却是 :
金木水火土——皆可用;
其在於尺度——用调候。
喜神,用神,忌神,仇神,化神——喜用忌仇化皆是神。
該請哪个?
該送哪个?
納音成象構成十二萬八千景象,景景不同。
水火千千萬,会用不会用;
水火納音后,方能谈言用;
无体不成用,无用不载体。
三分青湟光;
六分納音中;
天上霹雳,山上山下,爐中佛燈,皆是火类;
天河長流,大溪大海,泉中涧下,同是水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