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是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各大品牌、各大线上电商、各大线下商场都在疯狂的吸引流量,做最大力度的活动,让自己被买走。
我印象最深的双十一还是2018年的双十一,那一年我参与了樊登读书的推广。当时正好在广州参加培训,白天没有时间,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挨个儿给好朋友安利樊登读书。用三个晚上,帮助一百多位小伙伴续费或者新加入了樊登读书。
这样热情高涨的原因在于,在我看来,樊登读书是最基础的知识产品配置。就好像我们补充维生素一样,属于最基本的多维维生素,人人必备。
那一年我除了购买樊登读书,还购买了“得到”充值卡、混沌大学等各种知识产品。还购买了“优势教练研修班”,盖洛普优势教练认证班等线下大课。
今年呢,只在最后5小时的时候提醒了部分微信好友樊登读书买一送一活动要结束了,然后,就没什么也没有做。
为什么现在不推课程给大家了?
一方面是实在太忙,没有时间。
另一方面是我发现对我有用的课程不一定对其他人有同样的效果。而且每个人对于“花钱”、“消费”、“投资”这几件事的看法都不同。有的人把买衣服当做投资,把买课当做消费,所以内心的感受非常不同。
最近读《道德经》,内心多了对“无为”的接纳,少了执著和刻意。一切随缘吧。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盖闻善摄生⑦者,陆行不遇兕虎⑧,入军不被甲兵⑨。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⑩。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注释]
1、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一说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2、生之徒:徒,应释为类。生之徒即长寿之人。
3、十有三:十分之三。
4、死之徒:属于夭折的一类。
5、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6、生生之厚:由于求生的欲望太强,营养过剩,因而奉养过厚了。
7、摄生者: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8、兕:音si ,属于犀牛类的动物。
9、入军不被甲兵:战争中不被杀伤。
10、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范围。
[珍珠注]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毛主席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把事情三三三开,原来是老子的发明 。
从出生到死亡这条路上,有三类人,一类是长寿的,30%,一类是短命的,30%,还有一类是本来应该长寿,但是自己乱动,变成了短命的,也是30%。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说的是“生死”和“”大富大贵”是命中注定的,有自然的造化,若是强求,不按照生命规律办事,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2.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心理学上有所谓“过度补偿”效应,是说一件事情反复说,就会有负面的效果。
话说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教堂做礼拜。结果那天的教堂里只到了他一个听众。
他很怜悯神父,就暗自想:准备了那么久的布道,结果只对我一个人讲,真是太可怜了。一会儿结束后,我要捐100元给他。
神父毫无生趣的讲了十几分钟,马克吐温想走不能走,暗自决定”如果半个小时才能结束,我就捐50元给他。”神父又讲了二十多分钟,马克吐温心想:“如果一个小时结束,我就只捐20元”。最后马克吐温不但没有捐钱,还从募捐盒子里拿走了10元。
明明长寿,为啥会变成速死?
因为过于关注了,反而适得其反。就好像秦始皇,天天想着长生不老,炼丹炼药,结果正当壮年就game over 了。
四十四章说:“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同样的意思。
3.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如何能保全自己,不被危险打击打到?
不进入作死的境地,就不会面临危险。
查理芒格讲过一个经典的笑话:“一个人问上帝,我会在什么地方死去呢?”,上帝说:“你为什么关心死去的地点呢?”这个人说:“如果我知道了我死在哪里,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去。”
虽然是笑话,查理芒格却说:这个人是最智慧的人。
当我们知道什么会导致失败,通常就会远离失败。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知道什么会导致加速死亡,我们避免这样做,就可以长生不老。
“作息不规律”会给身体造成负担,所以,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就是养生之道。
所以,我就要去睡觉啦。
祝我的宝贝,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让自己想要的无比清晰。
珍珠
2020.11.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