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个小男孩,把姥姥一年的生活费打赏给了网络主播,被发现后,这孩子说了一段让人非常生气的话“我没错,花的又不是我的钱。”
这句话让大家非常心寒,因为这个男孩父母离异之后,长期是姥姥把他带大的。他怎么能够对自己如此至亲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姥姥的钱不是他的钱,所以,花姥姥的钱不用心疼?这种观念,又是从何而来?
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一定是有人给他灌输了类似的观念,这些观念影响了孩子看人看事的角度,往大了说,就是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背后是对世界的假定。我们要鼓励孩子做出三个假定。
假定世界是美好的
有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经典影片《美丽人生》。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为什么这位父亲宁愿撒谎,也要维持孩子对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假定?
为什么明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依然要让孩子向往光明?
因为,如果我们假定这个世界是不美好的,那么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太残酷,太黑暗,所以不值得去珍惜。人生观的底色是黑暗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无意识地破坏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人,这件事,这个东西跟我没关系,打坏了,用坏了,伤害了,还挺好玩的。反正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美好的,不会因为我的行为而破坏了它。
姥姥的钱,反正是她的钱,与我何干,花了就花了,我还占便宜了呢。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我们要看到他行为背后的观念。
一个对世界没有美好假定,人生观黑暗的孩子,他的成长路上也会充满荆棘。
早就有研究数据发现,那些很小的时候,就不上学,在街头流浪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暴力和犯罪率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世界是美好的教育。
而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对自我的存在,对个人的成长非常有意义。
假定人是善良的
这世界上很多的矛盾,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防御心,是假定别人邪恶、自私的。但事实上,人与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应是友爱互助,并抱有善意的。
假设我们让孩子从小就用一种防御、敌意的眼光和人交往,那么,您觉得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吗?他们能够获得幸福感吗?
在心理学当中,会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会他与人共情的能力。比如,别的孩子哭了,家长要问一下孩子,别人哭了,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孩子一般都会说,我也挺难受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人跟人是心灵互通的。我们要关注别人的感受,以良善之心对待他人。
假定自己是可爱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值得爱,值得关注的。
在最近一档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当中,徐敬凯这个孩子格外让人心疼,因为他本来已经很优秀,但却非常不自信。
明明想要上台表演,但看到别人很优秀,自己就不敢,怕被别人比下去。想加入小朋友的玩耍,但是又不敢说,只能想办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说妈妈觉得他各方面都不好,才一年级就开始特意说一些妈妈爱听的话,有点讨好型人格。
这都让我们感觉他给了自己一个人生的假定,就是自己不够可爱,不讨人喜欢,不够优秀。
可是当我们把自己的假定成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别人针对自己,自己不招人待见。越是这样,越无法跟别人和谐相处,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但如果孩子对自己的人生假定是,自己是重要的、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即使别人跟他产生了一些矛盾,甚至有人批评他,他也会觉得,别人不是要伤害他,而是自己确实某一件事做得不好,或者是其中有一些误会。他不会去过度地责难自己。在人际关系的相处当他会更轻松,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确定正确的人生观。把世界看成美好的,把人看成是善良的,把自己看成是可爱的、重要的,那么这样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会是和谐的,与他人的关系是友好的,与世界的关系是幸福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假如我们用一种问题的视角去看世界,就会把世界看得很糟糕;如果用美好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就会很开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哦,谢谢!
我是“豆妈逗娃”,一个乐于分享育儿干货的心理咨询师妈妈,平台签约作者。家有两个女宝,品着烟火气,快乐逗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