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7月11日
进度:153/200
分享者:佳以斯帖
分享书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
分享章节:第十章 政策,政治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34312/2d7e7f106b886c30.jpg)
————————————
【重点摘抄】
在很大程度上,政府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当自由市场出于某种原因无法发挥作用时,政府干预才有必要出现。例如,很多家长可能最终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也没有给他们服用驱虫片,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好处;家长可能没有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接受正确级别的教育,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孩子长大后是否能够回报他们;公司不愿进行废水处理,部分原因在于,这样做的费用很高,而且他们根本不在乎水污染的问题;走到十字路口时,我们宁愿闯红灯也不愿停下脚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结果,政府的代理人(官僚、污染检察员、警察、医生)无法因为其他人带来价值而得到回报——当警察给我们开罚单时,我们会抱怨,但我们不会因为他敬业、维护道路安全而嘉奖他。相比之下,杂货店主通过向我们出售鸡蛋而传递价值,当我们向他付钱时,我们知道自己支付的是他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护士的工作量基于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即将护士看成是充满奉献精神的社会工作者,这种意识形态出自对各种条件的无知,大多因惯性而反映在文件之中。改变这些规则,使护士的工作变得更好操作,这或许还不足以提高护士的出勤率,但仍然是必要的一步。
【感悟】
所谓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都是因为没有发展眼光,最看重眼前的利益,对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比如说,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不重视教育,认为自己的孩子以后不一定能报答自己,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宁愿早早让孩子出去打工赚钱,哪怕得的钱很少,也总比不确定的未来要强。实际上不是的,你没有一定的技术学识,别人为什么要你做这份工作?好的工作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去挣更多的钱了。
医生护士在工作的时候被赋予了太多“奉献精神”之类的意义,哪怕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病人的生命(一个早上都没空喝水,一个晚上都在熬夜做手术抢救生命),也不会被太多人认为他们的敬业,患者只会想着自己是否方便,如果要排很长的队看病,他们只会抱怨,医护人员做得再多他们也看不见,他们认为来到医院自己就是上帝。患者就医体验感没有上去,而医务工作者卖力干活好像幸福指数一直没有提升,问题出在哪?
医改这个话题很多人已经说得够多了,在这里不做详细展开。
【行动】
这些问题太过深奥,我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