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想要努力以一个 “好父母” 的身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爱,跟孩子建立联结。
但是,具体如何做呢?
以下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父母根据自己学习到的 “完美标准” ,不断运用在孩子身上。
饿了,给他准备超高价值的营养套餐;
哭了,给他标准式的一亲二抱三安慰;
学习卡壳了,给他传授最佳解题思路……
另一种是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反应,调整自己的回应方式。
饿了,先问他想吃什么,再给他准备;
哭了,先看他是为何而哭,再灵活回应;
学习卡壳了,先问他要不要帮忙,再决定帮不帮……
这两种做法,
目的都是为了向孩子传递爱,
帮助他更好地成长。
但不一样是:
后者尊重边界,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前者凸显的是父母的意志,
孩子成了「配角」,
配合父母演绎一个“好父母”!
父母成了主角,
孩子只要配合就行。
❓请问,屏幕前的你是哪一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