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小草随处可见,只要你跨出门户,那道路旁,池塘边,小河畔……小草似乎总伴着你的脚步,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如果你放眼远处,那田野之间,山坡之上,悬崖之巅……目之所及,也总有小草那葱绿的身影,小草似乎随着你的目光,视线移到何处,它就长到何处……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时候,拔兔草是大多数家庭小孩课余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到放学,男孩女孩,呼朋唤友,挎着篮子,拿着镰刀,成群结队,奔赴原野……“这里草多!”“这里草嫩!”“这里草长得茂盛!”伙伴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快乐……
待到年纪稍长,我喜欢一个人去拔兔草。在一个春天静静的黄昏里,我站在土坡上,望着不远处那绿油油的草坪一片连着一片,草丛中开着一朵两朵的小红花,彩蝶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停留在花和草上……我被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而当时还没有学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更不懂得“苌弘化碧”的典故,因此不知该用什么来形容眼前美景,只觉得小草似乎抹上了一层油,绿得将要滴下来似的;那花儿则像是新娘涂上胭脂后那微微张着娇艳的红唇。苍翠欲滴的草、红得诱人的花和美丽的彩蝶构成了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啊!大自然造化了如此美妙的艺术品,怎舍得下手摧残呢?
天色渐暗,春蝉在演奏着黄昏的最后一支交响乐……我总不能空着篮子回家啊?无奈之际,狠下心来,沿着草坪的边缘胡乱抓了几把嫩草塞到篮子里……看着被草汁染绿的小手,觉得自己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心里陡升起一种负罪之感。
随着岁月的流逝,学识的增长,体验的增多,我对小草之美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也渐渐拓宽了眼界……
小草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那迷人的色彩——草色青青。走在春天的原野,你自然会看到绿草苍苍,那草的绿,草的美,会带给你欢欣、愉悦、心旷神怡和那种不可言传的美感。但当你慨叹大自然所孕育的神奇的“绿”时,你能分辨出眼前 的小草到底是哪一种绿色吗?——嫩绿?淡绿?深绿?青绿?葱绿?碧绿?墨绿?还是水晶绿?……说不准吧。其实,就一棵小草而言也不止同一种绿色,何况是一整片草地呢?无怪乎古人叹曰:“染亦不可成,画亦不可得。苌弘未死时,应无此颜色”(吴融的《草》),诗人只好借用“苌弘化碧”来形容了。郑谷的“苌弘血染新,含露满江滨”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也是如此。由于一片绿草地是由许多种“绿”混合成的“绿色图案”,在这绝美的绿色“混合体”面前,即使再美妙的语言也将显得苍白无力,谁也无法用哪一种具体的“绿”将其确切地表述出来。小草的绿真是太奇妙了!
即便如此,尊敬的诗人们依然用自己所喜欢的色彩,尽量准确写出草色之美,并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其间,来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许多种绿色中,“浓绿”似乎更令人喜欢,人们常用“青青”来描绘,如于邺:“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路傍草》)刘长卿:“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春草宫怀古》);郑谷:“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愁人一醉眠”(《曲江春草》);陈陶:“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赋得池塘生春草》)等等。古人用“碧”来写草色的也不少,如杜甫《庭草》:“楚草经寒碧,逢春入眼浓”; 温庭筠《马嵬驿》:“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王毂《春草碧色》:“浅深千里碧,高下一时春”;殷文圭《春草碧色》:“细草含愁碧,芊绵南浦滨”等等。在诗人的笔下,小草似乎有感情、通人性,它会“伤春”, 会“恨别”;尤其是那浓郁的草色却会“牵愁惹恨”,甚至成了“愁怨”的代名词。如上文列举诗句中的“碧草愁”、“含愁碧”、“愁人”、“空悲”等,大抵如此。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草的“嫩绿”。韩愈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嫩草大为赞赏,称它“绝胜烟柳满皇都”。徐夤的“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张复元的“浅深浮嫩绿,轻丽拂余香”;杨基的“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等,也都写得清新活泼,让人读之心情舒畅。初春的小草不仅嫩绿清丽而且芬芳怡人,那“轻丽拂余香”,那“柔香远更浓”,真让人倾心,令人陶醉。
我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有过真切的体验。小时候拔兔草,若是在初春时节,你站在原野上,总觉得远处的草长得比眼前要浓密得多,可一路赶去,所见到的与眼前没什么两样,依然是那稀稀疏疏的嫩草。那时听大人说,初春伊始,牛在野外是吃不饱的,也许就是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假象的诱惑吧!
但我最钟情于陶渊明的“芳草鲜美”,他用“鲜美”写草色,给人 “色、香、味”俱全的感觉,可谓“秀色可餐”啊。我还喜爱那种在阳光映照下的绿光荡漾,如韩愈的“晴翠接荒城”,欧阳修的“晴碧远连云”,柳永的“草色烟光残照里”等等。“晴翠”、“晴碧”,还有那“烟光残照”下的草色,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让人欢欣愉悦。我也喜欢那新雨沐浴下的草色的独特之美,如邱为的“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等,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美,让人羡慕不已。
小草的可爱之处在于它那自然的天性——质朴纯真。小草是大自然的娇儿,具有那种天然的秉性。质朴的它,虽然没有花之艳丽,没有树之挺拔,显得渺小而平凡。但自信的它不因渺小而自卑,不因平凡而丧气。无论土地肥沃或贫瘠,无论环境优越或恶劣,它总要长出“草的样儿”,是故“天涯何处无芳草”。泰戈尔诗曰:“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小草深爱自己所拥有的脚下那一方土地,不论风吹雨打,无忧无虑地生长着。它就像活泼可爱的孩子,纯真快乐,在苍茫大地上自由自在,自生自长,无拘无束。“天北天南绕路边”,“春风野火任枯荣”。处处显示出小孩的那种俏皮、童真与浪漫。俏皮的它,或“随梦入池塘”,静观鱼儿嬉游草丛中,欣赏并分享“鱼之乐也”。或“生彼剡溪傍”,望水中云天,听溪流弹唱。或生在长亭外、古道边,闻苍凉笛音,看挚友道别。任性的它,可以“随人上东城”,忘情欣赏二月天的春天美景;还可以“草色入帘青”,在幽静的陋室,沾染高雅的书香;甚至可以闯入诗人梦乡,使梦中的佳句都透着阵阵草香……这样率真任性却善解人意的孩子怎不令人喜爱呢?
小草的可敬之处在于它那顽强的精神——不屈不饶。在农村,每到深秋,经常见到大人们对着不长树的山坡和长草的原野点上一把大火,使无数枯萎的草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可待到来年春天,你会发现,那山坡上,那原野间已是芳草青青,绵延无边,而那成群的牛羊洒落其间,成为了春天的一道亮丽风景。此时此刻,你自然就领会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的深刻内涵了。
我喜欢夏衍《种子的力》这篇文章,读书时曾反复诵读却百读不厌。我至今一直为文中所写的小草的那种力量,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所感动。一棵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这种力有弹性,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终于推翻压在身上的石块!这种不屈不饶的进取精神怎不令人赞叹呢!孟浩然也有诗句:“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还有罗邺:“年年纵有春风便,马迹车轮一万重”。这里的“径草” 即使千万遍的人踩、马踏、车碾也依然坚强不屈。小草的这种力量,这种毅力,这种精神,连我们人类都自叹不如了。
小草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那无私的品格——默默奉献。隆冬未尽之时,当你走进原野,你就会发现脚边已经有了斑斑点点的绿色,俯身仔细观察,原来是报春使者——小草已经冒着严寒,悄悄地钻出地面。看着面前淡淡的绿色的生机,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暖意,似乎春天就在脚下。而当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默默无闻的小草勃发出了无限生机,它绿了山间,绿了原野,绿了村庄,绿了城市,也绿了人们的心中的梦想和希望。大自然母亲孕育了它的生机,它把美丽装点了大自然,把生命的绿色献给了世间爱美的人们。虽然它极其平凡,无法吸引飞舞的蜂蝶,也极少听到鸟儿赞美的歌声。但却有孩子们欢呼雀跃时的嬉闹声、欢笑声散落在它绿茵茵的身上,在它周围氤氲着快乐的气息;更有一对对情侣相依相偎在它的身旁,那说不完的绵绵情话,会带给它许多浪漫的幻想……
小草向大自然的索取极少极少,而奉献给世间的却是许多许多。俗话说:一棵小草一滴露水。你只要给它一点点阳光雨露,它就能够顽强快乐地生长。它会团结无数的伙伴们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整体,齐心协力,封住了沙尘,稳住了水土,绿化了沙漠,保护了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小草,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世界。但或许因为小草在人们的眼中过于柔弱与矮小,过于普通和平凡,而往往得不到人们灿烂的笑容,更难得到人们仰望的目光。可它从不计较,从不忧伤,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有时甚至为了牛羊的茁壮,为了无数食草动物的生存,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泰戈尔赞道:“绿草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
说到小草,我们经常会联想到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这些小草似的人物,植根于平凡的岗位,努力用自己毫不起眼的平凡“绿色”,无私地点缀祖国明媚的春天。农民朋友“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工人兄弟把智慧的蓝图化作了广厦千万间,为千家万户构建了安居乐业的天堂;人民解放军 “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用生命筑起了绿色的长城,日夜守护着祖国的安全;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两袖清风,无怨无悔……正是这无数像小草一样的人物共同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也正是他们推动着人类进步的车轮不断向前,向前……
南国的秋天依然温暖如春,南国的大地依旧草色青青。可爱的小草们正努力地把最后的一抹绿色奉献给秋天,再为秋天留下那一片生机与活力。随着冬天脚步的逼近,草色将渐渐枯黄,茎叶也将要枯萎,小草最终将会把以往的精彩、曾经的辉煌化为美好的记忆连同它宝贵的生命一起埋进大地母亲的怀抱,在漫漫严冬中蕴育着新一年的草色青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