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想学一门乐器,想看很多书,想拥有一场所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活到二十多岁的年纪,却觉得自己有七十多岁,想做却没试过的事情全被搁浅了。也曾思考过,到底为什么?列出各种原因: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环境的活动安排,甚至连一些细枝末节也考虑过了,最终得出的结论确是从好友那里偷来的——自己不努力,总归没有多想,就是不想。
看过很多鸡汤,有这种情况的,并且分析原因的鸡汤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大部分的都是倾向于告诉我们原因的确在自己。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坚信这就是原因,并且厌恶自己,发生什么事儿就动用惯性思维——归根结底问题应该就出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我越来越不认识自己。
“任性”一词在网络走红的时候,有那么一点儿被调侃的戏谑。我却很向往这个词。这样的性格很难做到任性。有人说我是顾全大局考虑周到。也有人说,我畏首畏尾,成不了什么大事。总之,原因还是在于我,果然。我和周围的好友说道过,我也想冲破一切,任性一回。但是有些东西我不能抛开,也不可能抛开。比如家庭。
每次与好友们畅聊,谈及家庭,最终都会变成倒苦水。其实大家生活的都不错,索信大家倒的苦水和爸妈不给买苹果手机,不给钱去国外旅游无关。不知该不幸还是有幸,我认识的人,全都给自己架上了“责任”,或轻或重。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有担当。少数人可能会说,这样的人难成大器。当然,我并不想讨论责任的“度”的问题,更不是教唆大家丢掉责任,去做自己。因为,至少对于我来说,没了责任,哪怕是自己给自己平添的,我就不是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