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那么的伟岸,虽然严肃,偶尔会略施暴力来达到某种结果,可总是败在那句:血浓于水。在成长的过程中,思想也是想要吐露便可随意倾吐的,从来都不会存在思想因信仰被压抑过。可世界之大,《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的确确让我看到了一个扭曲的家庭。
我本以为,家庭理当温馨,不说百分百,那也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样子。尊老爱幼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传统,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会被剥夺自我。而文中却在描述这一个暴力环绕的家庭,暴躁的父亲,暴躁的兄弟,拳脚相向似乎是家常便饭,女性地位不受尊重,也是时代流转的气息,甚至还被基督教的信仰所羁绊。就这样的家庭伴随着她不断的成长,在去与留中不断的徘徊着,在思想上的挣扎中拼命的徘徊。直到最终随着输入头脑的思想越发的磅礴,独自思考的能力开始给予她勇气,挣脱了亲情的羁绊,一切于她,越发美好起来。
若是从前你问为我为什么读书,可能我只会说因为喜欢看里面的故事情节,喜欢看里面的人物互动;可是若现在你再问道我,我会说,那是因为书籍里面记载太多人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千上百的书籍就记载着成千上百人的智慧,有了这些智慧,看待事物,我们不再只看到表面,我们会去思考,会去钻研,甚至也会用积累的文字去积累,去向下一位求知人士传达另一种来自自我的知识。
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作者不停的宣传自己的思想,或从书中汲取;或单单来自自己本身的思考。我不是个清醒的读者,我会被文中的思绪所牵动,正如我一直相信的文字的力量。带我去感触那一幕又一幕,被暴打,被冤枉,被嫌弃……正如最终她所说:“但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于自我的改变。我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是呀!最终跳过所有枷锁,想开了一切,万事皆如此,
因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想要独立,才会有成千上万的思想革命因此展开,或成功或失败,都至少证明他们为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正的捍卫过。只有争取过,才不会愧对脑海里面的那些想法不是么?如果只是一昧的畏惧,那生命的意义岂不会折半?
生而不易,如若没有自己的思想,岂不和人偶没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