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进入日本之后,僵化的幕府就如同一个打开的木乃伊,顷刻之间开始崩塌了。
工业化生产迅速取代了传统手工商业,民间资本受到巨大冲击,大量商品出口,导致国内物价飞涨。此外,日本一直是银本位国家,金价低,银价高,所以大量黄金外流,白银涌入,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通胀。
在这种国情中,各藩藩士、浪人、地主以及商人,不得不集结起来,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这句口号出自中国朱子学的“大义名分,华夷内外”,原本并没有推翻幕府的含义,但在当时的现实政治中,是幕府代表日本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负责对外事务,所以“攘夷”和“倒幕”在技术上,其实是一回事,于是,全国上下以“攘夷”为名,“倒幕”为实的革命就开始了。
刚刚上任的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为了摆脱内忧外患,聘请法国人罗秀为顾问,开展了一系列幕政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应该说基本上呼应了当下的时局,其中很多政策甚至被后来的明治维新所吸收,这原本应该是一次能够暂时稳定时局的举措,但时局,又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
1867年1月,孝明天皇殁。这位天皇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君主,他生前支持“攘夷”,但反对“倒幕”,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作为一个长期在宫廷里弄风赏月的皇帝来讲,幕府维持的大一统日本帝国,是他这种生活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如果幕府被推翻了,谁来统治这个国家?他自己吗,没有这个能力。乱成一团的各藩志士吗?看上去也不靠谱。所以孝明天皇在生前,一直都维护着幕府的统治,介于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倒幕”派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孝明天皇竟然死了,皇位传给了不谙世事的年仅十四岁的明治天皇。这一下,“运气”完完全全的站在了“倒幕派”一边,德川幕府大概是气数已尽了。
孝明天皇死后,长州藩与萨摩藩的革命首领们立刻集结起来,出重兵进入京都,直逼幕府堡垒二条城。1867年10月14日,深知大势已去的德川庆喜,并没有选择“日本武士道”所提倡的死磕到底,他以退为进,向天皇谏言,将政权奉还给天皇,次日,天皇批准,史称“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之后,摩拳擦掌的“倒幕派”们失去了举兵的理由,靠“倒幕”这一共同目标集结起来的各藩志士们出现了短暂的分裂,而这正是德川庆喜上下其手企图再度翻盘的机会。1868年1月,幕府与“倒幕派”在京都鸟羽和伏见地区发生了正面冲突,这一战中,处于劣势的幕府军完败,德川庆喜携随从逃回江户。在逃亡的路上,他亲眼看见从关西到关东一带,幕府设置的各级统治机构都已名存实亡,各地人民都在驱逐幕府官吏,就算德川庆喜能拼死打败“倒幕派”的军队,但他绝对打不败山呼海啸的民意。
这一次,德川庆喜是真的悟透了天意。回到江户之后,他安抚了主战的随从们,委任胜海舟为陆军总裁、大久保忠宽为会计总裁,负责处理遗留问题。1868年4月,德川庆喜和平的将江户城移交给明治政府,时任倒幕派总参谋的西乡隆盛力主保全了庆喜的性命。
权力的交接在和平中完成,江户城以及城内的百姓免于战火的荼毒。至此,持续了260年的德川幕府退出了历史舞台。45年后,也就是1913年,德川庆喜,这位充满大智慧的末代将军,在东京去世,享年77岁,是德川家族中寿命最长的将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