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前,我已经死了
今天在听音乐的时候,翻到了这条评论,后来知道那是知乎搬运过来的。《24小时前,我已经死了》,初读会发现它非常有意思,标题就十分有意思:为什么刚好是24小时?死了怎么还能记录下来?怎么死的?留下的后续问题?……
故事
原文描述的非常有意思(有需要的可以移步知乎),三次剧情的翻转。
男人躺在床上,心电图变平,白无常和黑无常出现了,一个让关于他的记忆永存,一个让他的痕迹消失,他可以从中选择,双无常还给他24小时考虑。它看了他的女友,父母,挚友,老板,以及一个乞丐。女友和老板开房,可能是背叛,亦可能是寻找新生活,还可能是获得经济利益以付医药费;父母乘火车远去海边,可能是遗忘,亦可能是想开了,还可能是追随亡子而去;挚友相约却没提及他,可能是情假,亦可能是乐观,还可能是借酒浇愁;老板把自己送的酒给了乞丐并与女友发生关系,可能是一种蔑视,亦可能是一种缅怀,还可能是忽略了另一面。不留痕迹,可以死得痛快;留下印记,可以死得有价值。还有呢?男人选择了活下去,坚强的一直让心电图复苏,醒过来的男人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各种“有可能”竟然成为了现实。
启示及感悟
1,故事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活下去,为了与你有羁绊的人。虽然说逻辑上有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2,版权及署名问题。评论里的那个人并没有署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原作者的利益。本人为法学在读生,深感知识产权法的不足,无法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由此又想起最近很火的《出山》与《super love》,进一步想到11年的汪峰与旭日阳刚的事情,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真的是无法估量,执行的难度也非常大,说不定以后毕业论文可以写知识产权法?
3,没有现实的经历真的很难创作。生活真的是神奇,什么都有,莫名其妙的影响每个人的情绪之类,带来知识,一切来自于生活,付诸于实践。故事作者应该经历很多世俗之事吧。
4,写作的灵感稍纵即逝,一定要拿小本本记下来。这个故事的灵感真的非常其妙奇特,记得之前自己也有奇妙的灵感,没有记下来可惜了。
5,做出自己的选择。排除万难,做最真实的自己啊!或许我有点喜欢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