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风云录》书评

作者: 书佳的书包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3:40 被阅读41次
        刚开始读这本书,其实感觉挺枯燥乏味的,因为感觉都是这个时速多少公里了,那个又多少公里啦这样的数据。但细细读下去,会发现这部风云录并不是在鼓吹铁路的数据,而是在一步步讲述铁路发展的历程,活脱脱就是一步世界高铁和中国高铁的巨史。
        对于铁路的发展,各国的竞赛像是春秋战国的互相厮杀,从刚开始的马车铁路,到当时英国有领导地位的蒸汽机车,再到内燃机车,然后再到现在的电力机车;从动力集中型到动力分散型每一步都代表铁路发展的一大步跨越。世界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铁路的建设,这点其实不足为奇。铁路作为一种高速实用的交通方式,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交通的发展状况。而交通的便利直接方便了商业的贸易和人民的往来,从铁路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
        西方国家在前期作为铁路的领导者,曾经展现出的创造性和前瞻性思维令人惊讶,但还是在一段时间因为航空和公路的发展错把铁路当成“夕阳产业”,(当然,这其中有一些航空和公路既得利益者对铁路进行打压的因素)。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在高速铁路方面独自领跑的局面。日本民众对政府在西方国家开始拆铁路的情况下仍然大力发展铁路表示不解,但有一批先进的铁路热衷分子和技术人员,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力排众议,终于促成世界上第一条新干线的产生,十河信二就是其中的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日本新干线的开通不仅仅提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民族的自信心,更刺激了西方铁路大国,让他们重拾对铁路的热心。当从日本寄到欧洲的明信片图画都是庆祝新干线的开通时,西方人坐不住了,他们决定继续发展铁路,抢回在铁路发展方面的领导地位。于是,第二轮铁路竞速开始了,只不过这次由以往的铁路提为高速铁路的概念。
        在写铁路的历史发展时,这本书又穿插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以体现铁路对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性。铁路的速度对军用物资及军人的集结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历史上几场著名战役都因铁路而改变了战局,其关键性可见一斑。步入近代史,也是中国的屈辱史,中国以前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但清政府知道铁路的威力,坚决抵制洋人在中国修建铁路。到了伪满洲国建立,日本在东北建设“准高速铁路”,为日本第一条新干线的开通做足了准备,中国在铁路方面依然是个刚参与进来的“小白”。
        那么,中国现在作为高铁技术的出口大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大的呢?这本书的前大半部分都以世界铁路为核心来介绍,后小半部分才专门介绍中国铁路的发展,导致很多读者的不解。其实,不是因为作者不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铁路真的就是个打酱油的。日本都发展高速铁路了,我们的普速铁路才真正做大起来。那么,我们中国的铁路是如何实现高速发展,弯道超车的呢?
        这本书的后一小半部分,也是写中国铁路弯道超车的一部分,正是我看的做入迷的。如果让我归结一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展现出巨大的铁路发展前景。国外机车公司一直想要开发中国的铁路市场,也自然对中国这块肥肉做出了许多让利的妥协,从西门子强硬开价错失合作机会,西门子谈判团队回国后集体被炒鱿鱼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中国的铁路发展前景有多么诱人。此外,中国高铁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一代代铁路人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良好方针。“中华之星”的建成代表着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生产机车的能力,虽然后来这款车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但依然对中国铁路自主化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为后来中国脱离“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奠定了基础。
        刘志军提出的超前性的政策让中国铁路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跨越发展,这种前瞻性的思维让中国逐步掌握了西方国家和日本铁路方面尖端的技术。外加中国诱人的铁路市场,世界上一流的机车公司纷至沓来。可是,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铁路发展同样充满着争议,伴随着许多无法想象的阻力。
        从刘志军受贿被抓,到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全中国的舆论把中国的铁路建设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铁路经历了一轮降速,铁路的安全性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各种关于高铁的谣言层出不穷。总之,高速铁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综合工程,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总是与各种传说以及质疑相伴随,坐在电脑前面敲敲键盘就会有一篇评论,但是要推动一项工程的立项并成功实施,却无比艰难。直到中国高铁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事故率降到最低,舒适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又重新审视这样交通方式。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高铁票比飞机票便宜的国家,高铁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方便以及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的高铁之路,日本新干线的诞生,同瓦特与史蒂芬森的蒸汽机一起证明了一个真理,原始创新固然伟大,但是持续的改进创新更容易成功。法国人帕旁发明了蒸汽机,但是将其进行改进的瓦特,成了蒸汽机的代名词;特里维西克发明了蒸汽机车,但是将其进行改进的史蒂芬森,成了蒸汽机车的代名词;西方国家是铁路方面的元老,却是日本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新干线;中国在机遇时期弯道超车……一切的东西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完成的,它需要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站在巨人的肩膀能够更进一步也是一种伟大的创新。
        发展离不开合作和共赢。在共享经济的今天,任何想要阻止与国外交流的国家必将被时代摒弃。从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日本的窄轨逐步换为标准轨,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开通,都是一次次合作共赢的现实例子。从外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到各大公司抢着对中国技术转让,赚走一大笔钱。中国的高铁一步步从进口走向出口,不可以说不是合作共赢的结果。
        铁路由没落走向再发展的转折点是日本新干线的开通,高铁未来的发展,仍需各方面的努力。各大公司的竞争,一定会促进铁路及机车的发展,而再好性能的机车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铁路,从而整体带动行业发展。写到这里,我要想起了中国南北车在国外的恶性竞争,互相压价,为招标者省钱,令国人很是烦恼。这只是中国的企业在国外互杀的一个例子。于是,为了中国机车行业更加良性发展,政府将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于是,一个巨无霸出现了,在铁路机车行业上大过其他国家有名的公司,盈利为世界上其他几大机车巨头之和。相信以后中国的机车会更受世界的欢迎,能更好的走出去。
        不得不提的一群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为铁路事业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他们也许耐心研究,也许在现场精密勘测,也许在实验室观察着每一项指标记录着每一个数据。正是因为他们的“工匠精神”,正是因为他们的一丝不苟,铁路才能不断颠覆人类对速度的想象,刷新着一项又一项记录,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的交通方式,造就铁路的一段传奇。
        铁路的发展贯穿了世界的很长一段历史,它曾在战争、贸易运输、客运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以后也必将将运输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期待各国继续积极发展铁路。把安全放在首位,在舒适安全的基础上提速,让旅客享受更快捷的出行。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铁能继续屹立于世界之林,加大出口,同时加紧创新,成为中国21世纪的名片。如今,高铁的方便快捷已经获得了日常普通中国人的好感。希望中国高铁抓住这空前的利好机遇,希望技术工程师继续发挥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创造中国高铁的辉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铁风云录》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u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