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三十种方式 蜇伏
作者:赵苏
习于忍耐
忍耐黑夜的动工
精雕长空,装置群星
习于困溺
困溺深情的浅滩
像搁浅的鲸,将痛苦横陈
我把痛苦穿上
你们只看见铠甲
男女,为何你们眼里慈悲
却怒显金刚!
我在痛,红色是血,蓝色是郁
黄色是我饮下的太阳
七彩华服是一身习来的隐隐作痛
我不哭,我懂眼泪的珍贵
在于你爱我
我不说,我看见你在下雨
在于我爱你
作者自述创作背景:
“风雨来时,你是先吻风雨,还是先吻闪电?”在开会时,漠然写下一句话。开始回顾很多,像梦一般,不由自主的扩散。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认为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做梦是为了满足个人没有实现的愿望。我一直多梦,似乎也印证此话。
喜欢宋徽宗的瘦金体,喜欢他的《瑞鹤图》,如果疼痛会书法,那一定是瘦金体,萧条寥落,疏静狂张。开始计划写长诗《痛苦的三十种方式》,此为其一。
古新社评
一次,在诗歌微信群里,大家正在讨论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小诗,有人因为其画面的温馨而深感厌烦,因为在他看来,诗人都是痛苦的。这位朋友的思维显然有点偏激,但把诗人与痛苦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着先天的默契,即便那位写出这首温馨日常小诗的朋友也不反对。至少从这个角度来看,《痛苦的三十种方式——蛰伏》就显得正统多了。
痛苦的三十种方式?
莫非作者真的打算写三十种痛苦的方式吗。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三十完全有可能只是一个虚词。不过,在作者眼中,蛰伏显然是痛苦的方式之一。
蛰伏,有隐居之意,把它和痛苦联系,并作为痛苦的方式显然并不具备逻辑严谨性,所以,它是作者独有的一种体验。当然,作者的体验本身也是大众式体验的缩影,所以也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
那么,蛰伏为何会导致痛苦,作者写了两个“原因”:一是忍耐,一是困溺。当然,这两个原因也有可能是连为一体的。因为“精雕长空”“装置群星”这些“黑夜的动工”,体现了作者在其中投入的感情,而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深情的浅滩”这一困溺之说。不得不说,这几个意象组合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深情的浅滩”这一想象也很有创意。实际上,当我们把自己的创作、事业、理想、抱负等与之挂钩,似乎都能一一对应。
“我把痛苦穿上,你们只看见铠甲”。作者用一种近乎平调的口吻,发出了自己的抱怨。
何为铠甲,或许是作者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作者平日里呈现给他人的感觉;何为痛苦,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只有他自己懂得的激情与乏味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撕扯,或许还有,理解与不解的纠缠。当然,这种理解与不解可能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作者对自己的理解与他人对作者的不解之间的冲突,另一个层面则是作者自己对自身在认识方面的忽隐忽现的模糊性。
直到现在为止,作者一直在自我诉说,但他的痛苦、抱怨从何而来?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紧接着的一句中找到答案:男女,为何你们眼里慈悲,却怒显金刚。
当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为何他在诉说自己的抱怨时,会潜意识里用一种平缓的语气。实际上,借助“慈悲”者的眼睛,暴露他们“怒显金刚”的虚伪,才更有力量。
很显然,作者在本诗中虽然以“蛰伏”统领一种痛苦,但即便如此,他痛苦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怒,也有内心的郁。正常情况下,人们会用痛苦或倾诉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但作者选择“不哭”“不说”。实际上,这种结局与其说是作者的,不如说是诗人的:诗人的敏感本身就让他对世事的荆棘格外敏锐,而诗意的思维又让他们觉得那种日常的语言过于粗鄙,无法承载自己细腻的情感。
除非,用诗说话。
作者简介
赵苏大家好,我是赵苏。
很荣幸我的诗能被评为周擂主。我是从2018年的冬天开始学习写现代诗的,这一年中,不断地读诗、写诗,为的是让自己保持对生活的警醒。一段时间内,我会认为在当今这个以流量为王的时代,能够每天留出一点个人时间读诗的人很少了。我的诗能够被人阅读,被人喜爱,这已是一种幸运。更为幸运的是,在诗歌的王国,还有人在平视它、打磨它、建造它。对于写诗,我尚是一个新手。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失眠的夜、在地铁、在会议上,都会用手机读诗。从屈原到李贺,从于坚到柏烨,从高银到石川啄木,从卡瓦菲斯到奥登,读的越多越知道诗歌的纯粹和深情。今天读奥登的《悼叶芝》,诗的最后一句写道:“在他的岁月的监狱里,教给自由人如何赞誉。”我想,在囚牢的岁月,写诗、读诗也是教给人如何生活。
我是爱阅读和写作的人,自己也创建了一个公众号【趙书的诗书馆】,里面是一些对于生活的记录。如果您愿意,欢迎您关注并与我交流。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