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共同体
诗歌擂台赛2020年1月份第3期“周最佳”:《校舍》

诗歌擂台赛2020年1月份第3期“周最佳”:《校舍》

作者: 古亦新 | 来源:发表于2020-02-20 18:17 被阅读0次

    校 舍

    作者:徐佳伟

    教室外不远

    野草不远

    教室里的时间太长

    那时空气是粉色的

    野草不远

    过去五月屏息来到脚边

    蚱蜢热衷伪装混成青草的颜色

    裹藏着柔软的翅

    幻想一飞冲天

    我时常掰下它们的腿

    事实上这种昆虫一触即碎

    指尖留下锈色体液

    嗅到草的芳甜

    野草莓只长在坟头

    无名之坟春天挤出一堆粉刺样的野草莓

    这让我敢于接近

    我知道坟是尸体的容器

    不知道坟本身就是死亡

    鲜红的野草莓诱惑我心

    校舍的围墙尚未垮掉

    野花提前开在路上

    教室结了几张漂亮的蛛网

    讲台摆着几支肮脏的蜡笔

    这里的时间太长

    相信在我死后它也会保持原状

    昆虫们在王国生儿育女

    草叶边缘保持锋利

    它割伤了我的手

    坟头如昨日荒凉

    野草莓点缀其上

    老人说别吃野草莓

    怎么能吃死人身上所长

    但我曾摘下许多野草莓品尝

    淡得如水一样

    以至于不健康

    后来我吐出一肚子的苦水



    古新社评

    看了《校舍》这首诗,我想到了故地重游这个词。严格来讲,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真正能称得上故地重游,而且取其交集又能最大化捕捉到所有人记忆的,那么学校——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校——应该是这个不大集合的明星。学校从来都不像家那样,在我们的心目中充满定力,所以它更符合“游”的特点。但是,鉴于学校在重塑我们人生各种观念、认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它又会滋生一种与其他故地迥然不同的情感,一种满怀感恩但也不乏遗憾的情感。当然,这种情感的发作通常在今不如昔的衰败氛围中更容易酝酿。《校舍》一诗所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情境。

    开篇说“教室外不远”、“野草不远”,这既是由近及远的描述,也是一种同位表达。当然,教室,特别是农村教室,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个漫长的暑假而变得周围杂草丛生。但很显然,作者所描述的校舍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作者在诗中反复强调教室的时间太长,这既是学生时代的一种记忆,也可以理解为学校衰败后无人问津而给人一种时间停滞了的错觉。

    那么,校舍何以会变成这样?原因很多,但根本来讲,还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上学人数的减少。面对这一趋势,很多学校通常会遭遇两种命运:一种是降级,比如高中变初中,初中变小学;另一种则是废弃。当然,前者表面上是降级,但毕竟时代在进步,所以它非但不慌、不破,反而变得更好。

    校舍的此种遭遇其实也是中国很多村庄的缩影:有些村庄因为住的人少,慢慢就废弃了,而有些村落或乡镇,因为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硬件发展反而提速。

    校舍,不管大小、好坏,肯定都会在每个人心目中留下难忘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会混合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进而成为我们回望过去的滤镜。正如作者所言,他眼里那时的空气是粉色的。这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知性的颜色。不过,校舍也是一座坟墓,埋葬着我们的青春。这些青春或许很平淡,但依旧充满诱惑,时时勾起我们的回忆。



    作者简介

    徐佳伟

    徐佳伟,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业余喜读诗、写诗。

    这是诗写的是故乡的小学,我在那里度过小学一、二年级。那时我会因忍受不了课堂的枯燥而偷偷溜出班级,去操场旁的一片草丛里捉蚂蚱之类的小昆虫。我记得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孤坟,那时我们几个小伙伴都对它感到好奇,又感到畏惧。春天的时候坟头会开满密密麻麻的野草莓。

    后来由于升学,我离开了这个乡村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它的回忆却并没有淡去,反而逐渐清晰。它成为了一个坐标式的存在,醒目地插在我的记忆小径上。

    几年前回到老家,它已经成了一座废墟。那荒凉的景象触目惊心,像是在提醒我,所有的过去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写诗在我看来就是对这种趋势的抵抗。物质世界衰败,精神家园可以永存。我正是在试图建立一种“精神家园”。

    原文链接:

    【古新社】诗歌擂台赛2020年1月份第3期“周最佳”:《校舍》

    注:以上内容皆来自微信公众号【古新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擂台赛2020年1月份第3期“周最佳”:《校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hv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