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很多人常会有这样的纠结:现在的工作很无聊,该不该继续;要不要为了更高的待遇选择跳槽……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只关注了某个时间点。事实上,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点组成的,而是一条很长的线,每一步都是连续的。
想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就必须把眼光放长,做决定时不能只考虑当前,甚至也不能只考虑未来3-5年,而要考虑每次的职场经历,对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正向影响。
那具体应该怎样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呢?
今天分享一本书《生涯线》,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1. 首先记住一个公式:能力×毅力=绩效。
职业生涯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有能力的人或许擅长短期冲刺,但不一定能跑到马拉松的终点。有的人或许能力并不是最突出的,但凭借强大的毅力,能够在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稳定、向上的表现,也能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
2. 不要因为一份工作短期内薪资福利很高,就马上接下。
你要牢记,下一份工作必须有利于你整体的职业生涯,否则薪酬再高都没有意义,需要抵制它的诱惑。能沉得住气、明白自己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长期的成功。
3. 主动为工作赋予使命和价值。
在职业发展初期阶段,很难立马接到大项目,可能会觉得工作枯燥无聊。但如果这能积累职业技能和经验,那就有必要继续做下去。
与此同时,你不妨主动给工作赋予使命和价值,这能让你正确应对消极情绪,把精力集中在有用的目标上。
4. 定期把职业目标向更高的方向调整。
你可能有了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比如“创立一家在媒体界首屈一指的公司”,但这只是第一步。在职业的每个阶段,你都应该确认方向是否正确。
你可以尝试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份简历,注明职位和具体职责,并且列出三年内发生了什么。这样就能促使你去思考下一步需要培养的技能、追求的晋升路径等,从而逐步达成你的目标。
5. 有想法就快行动,不要等太久。
很多人会想等万无一失的时候再行动,但其实从来就没有完美的计划,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当你有了大目标,就要尽快将它变成一系列小而具体的事项去实施。
6. 保持自我更新,投入更深层次的工作中。
工作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之后,我们很容易对工作丧失热情,把大量时间都放在琐碎的工作上。
但如果想有突破继续上升,你必须从间断、被动的工作转向更有自主性、更有深度的项目中,比如做行业调研、推出一款有潜力的产品。虽然这些工作可能无法带来即时回报,但从长远来看,你能因此获得丰厚的利益和极大的认同。
7. 建立自己的反馈圈,听取多方建议。
我们都知道反馈在工作中很重要,但很多人只看重上司的评价,这远远不够。
你还需要关注这些人给你的反馈:与你职务有关的同事、同行的牛人、竞争对手,以及与你职业生涯目标相似的人,尤其是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的人,他们能给你提供宝贵的经验,告诉你在那些领域可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及时进行调整。
8. 最后,不要害怕职业生涯中的挫折。
很少有人能在一场职场马拉松中永远保持领先,暂时落后是很正常的,比如创业失败、短期失业等等。
关键是遭遇挫折后,不要自暴自弃,而是把这次挫折当作审视自己的机会,去发现能力的短板,或者调整生活工作的节奏。同时也多去学习和事业目标有关的新事物,从中发现新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