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很流行“佛系”这个词,基本上讲的是,90后已经老了……应该做个安静girl,好好养生,穿搭也要走保暖路线。
前段时间,中年大叔的保温杯,让我们这一群80后淬不及防的猛然感觉到韶华易逝,都到了喝杯咖啡都恨不得加把枸杞的年龄。
翻翻朋友圈,满屏的“心灵鸡汤”,道家在教导我们:懂你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何须理会?佛家在指点我们:学会放下、顺其自然;职场精英在指点我们:如何选择一个值得付出的老板……
同很多人一样,我也会偷懒。想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却又在翻开书后没多久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好友们都觉得我是个很努力向上的人,可其实发完朋友圈之后有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玩起了手机。
想要摆脱自己不满意的身材,对着同事朋友放话 “夏天要穿上m码的裙子 ” ,但当别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撸铁时,我却一次又一次地向胃妥协,偷偷溜进星巴克。
学霸,也在默默努力
表哥是一枚标准“学霸”,就是我妈妈口中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智商145以上,读书期间成绩一直领跑全年级,高考以高分进入一所211高校,毕业后进入上海的研究所工作,迎娶了上海本地姑娘,工作生活都很顺遂,是我们这个小地方整个家族的骄傲。
表哥很少发朋友圈,一次获得了国防科技技术进步奖,他贴出证书Mark一下,我才知道他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电话祝贺时才知道,为了这个项目,他们艰辛努力了整整三年。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唾手可得的,你想要获得什么就要拿辛劳去换取。要好成绩的人就要拼命看书,要好身材的人就要天天锻炼,要高薪水的人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多。
人生容易的假象总会让你想要抱不平,可实际那些人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努力,他们的人生也没有捷径。
比我牛逼的人比我更努力
我曾经的工作直属领导,是一位非常智慧又非常努力的人,因为工作上的联系,他逐渐了解了我的生活,总夸我努力,说比他年轻的时候劲头还足。得到领导的夸奖我心里还沾沾自喜,心想我是真的挺努力的。
有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请示他,发了条微信给他,我想周末都在陪家人,也许不会那么快回复我,没想到他秒回了,我顺口问了一句,不会是在单位加班吧?
他说:是啊,平时事情多,晚上清净,下周要去省里汇报的PPT抓紧时间再改一改。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羞愧,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已经走得很快了,可那些比我牛的多的人却比我更加努力。
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几个月前开始运营公众号,虽然起步很晚,凭着一腔热情向前奔跑着,我们坚持两天更新一篇原创文章,坚信没准哪天也能出一篇爆文,粉丝过万。
可是实在太难了,小伙伴们负重如山,但是单篇阅读量始终没有过万,更别说粉丝数量了。我们坚持地域性、坚持讲统计、坚持原创为主,而统计的专业性就决定了受众面的狭窄,靠原创文章吸引人更是远远不如搞投票、发红包来的有效。
有一段时间,我也有过懈怠,可慢慢的我发现那些优秀平台的爆文并不是偶然的成功,而自己那时的低潮也不只是因为运气不够好——只是我真的还不够努力而已。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一位作者的自白:每天五点半起床写文,八点出门上班,白天整理公司的事物,晚上回来处理公众号后台的信息,准备第二天要推送的文章,忙的连轴转。
我的一位朋友是博士,一段时间同时在筹备研究院、搞专利产品研发、给学生授课,忙的三头六臂,曾经半夜3点发朋友圈:“半夜的实验室,驱蚊靠自家精油”。去年他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人民大会堂捧着红彤彤的证书微笑留影,一切云淡风轻。每次问他忙不忙,他总是谦虚道:还好啦,不怎么忙。
他们都太努力了,努力到让我无地自容。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自以为付出了很多,其实不过是感动了自己而已。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努力更踏实的人,为了梦想,不忘初心,认认真真地奋力前进着。
苔花,牡丹都努放
我喜欢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中写道:
是的,这一生,我终于没什么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丝也就三五十个人。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我做了一个小号该做的事。
杜甫是770年死的。到公元九世纪,中国才兴起了读杜诗的风潮。当时连文坛最大的大v韩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签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杜甫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逆袭。
而六神磊磊的公众号,也像他笔下的杜甫一样,一个人,一支笔完成了逆袭,成为了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大号。
梁老师的一首《苔》,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乡村老师和山里孩子们唱响的一首小诗《苔》,竟有那么撼动人心的力量!
占豪在他的原创文中说,打动我们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只要有清风就能化雨露,就能绿意满人间,就能生机勃勃。我们再微小,也要有梦想,也要努力开放,这就是“苔”。
他还说,如果有幸,开成了“牡丹”,那就更该怒放,让馨香随清风送到远方,让自己的温度化作他人的一点温暖!这就是兼济天下的胸怀。
梁启超在《知命与努力》一文中写:“我们为何需要真正的努力,因为只有真正的努力,才可不厌不倦。”
积极的“知命”,努力认真的对待生活。
这才是我们80后、90后应有的精神面貌。
芳华易逝,怎肯蹉跎呢?
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