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之前你就应该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所谓天下学子苦教育久已,无奈却无法逃避,所以很多人对教育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符合某种规则就可以有上升通道,恨是因为这种通道在毕业后就基本消失,自己又被禁锢在一个类似通道的地方,很不自在,甚至了无生趣!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教育为了满足覆盖率的需要,把所有人都按照一个模子去复刻,而且在学校的时候,事情很模式化,很多人能适应,但是一旦跑到社会里就很难适应,这种反差领我们觉得教育无用,教育只是获得某种通行证。
事实上,一些人毕了业之后,就再也没学习过,而且凭借那一纸文凭度过了余生。然而大多数人则会面临失业之后很难再就业的问题。特别是三明治时期,很容易陷入绝境,走上绝路!毕竟学无所长,又长于遗忘,这样的人一点都不可怜,是不是说的明天的你?
怎么避免这种窘境的发生?
这是一个好问题!现行的教育制度我们无法一下子改变,毕竟船大难掉头,且事关利益方太多,因此我们只能从自身去改变,开始自我塑造的旅程!
接下来就是如何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了,那就是:
1、知道你在学什么
2、减少重复性学习
3、学会使用工具
4、不要只盯着分数
5、看看外面的世界
下面就详细说说这几点,当然,这几点也是我总结的,以后可能会更新的!
1、知道你在学什么
这个问题的点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按部就班的去跟着老师讲课的节奏,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时候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打折扣!这种折扣可能需要你花很多时间去补,而且并不一定能补得过来,因为一旦跟不上一科,可能其他科目也是一样情况!
那怎么知道自己在学什么?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了解一个学科的一本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了这个目的这本书都做了哪些输出,找到那些结构性的东西,然后根据这些输出结构,分析要学会这些东西需要做什么,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补充什么。这样自我驱动之后,你听课肯定和别人不一样,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而不仅仅是个嗷嗷待哺的学生!
推荐工具:思维导图 搜索引擎
2、减少重复性学习
重复应学习是指一些东西,虽然学了,但是学的结果并不好,还需要反复学习。这可能是需要学习之后,要增加总结,在做一些事情之后也有反思,如果没有这些动作,那可能就是学了就是短期记忆,如果想形成长期记忆,那必须要考虑反思和总结。
有了反思和总结,对学习结果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当然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摸索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推荐工具:错题本 反思表
3、学会使用工具
工具很多时候能帮我们处理很多棘手的问题。学工具虽然有成本,但工具带来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他可能在学习中,在你以后的工作中,还有你的生活中都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不要只盯着分数
通俗的说法,分数只代表过去。就是考试完成那一刻之前。总之这个分数,如果你在意他,会成为你的骄傲或者你的绊脚石。
假如我们不在意分数,那我应该在意什么?
更应该在意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的知识结构,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你是,只是会再分数,那等你离开学校以后,你就什么都不是。
5、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里说的外面的世界并不是说刷抖音玩微信,玩游戏等等。而是一些有用的信息,人的新闻,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等等!
很多人要么就是停留在老实的人物,要么就停留在自己的愉悦,而不为自己的未来去做打算不去构建自己的思维结构。
因此一旦他们脱离了现在这种被驱动的状态,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假死咸鱼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