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到中国最苦恼的事情应该是支付问题。没有自己的国内银行卡,微信就无法绑定银行卡,抢红包都不能。
昨天一早到一家工商银行分行去办银行卡,职员一听是外国人,马上说办理比较麻烦,让我们去前方500米左右的区总行去办理。外国人的健康码扫了,不认识,手动登记。银行职员说需要国内的自己名字的手机号。于是我们赶到中国移动去办卡,柜台妹子先介绍39块和59块套餐,一年合约,每月5G和10G流量和30G定向流量,用来玩抖音和西瓜视频等,对我们不合适,后来她说还有一种月费19元的,没有合约,也有30G定向流量。其他流量1G 1元,电话1分钟1毛,电话免费漫游。我们觉得这种灵活,到新加坡也能免费收信息,月费才19元。然后挑号码,有个特别功能是查询功能,你如果有喜欢的数字组合,可以先查找一下。我们查不到我们想要的组合,于是在她提供的60多个电话里面选了两个。我的号码尾数是8,花费需预交100。考虑到方便,我给儿子充了200块话费。后来下载App后才知道,其实不应该充那么多话费,在App里面充话费有很多优惠,感觉错过几个亿似的。办好手机卡后回到工行,填申请表,开立账户和风险提示书,到柜台办理的时候,柜台人员蒙了,以前没办过外国人的户头,大堂经理也出来帮忙,需要再填一张税收号码的表格,差不多花了近两个小时才把户头开好。5个工作人员在服务我们。其实大堂经理起初婉拒我们开户头,说什么需要暂住证啥的。后来儿子拿出中国第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银行没敢再拒绝了。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成功,一下子就变成有身份的人。在机器上试了存钱进去。回家又在支付宝上绑定银行卡,发现名字不一致。原来是扫码护照的时候把H和N搞混了。解除绑定,重新做一遍,确认名字对了,绑定成功,也能用人民币的支付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