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写《土摩托看世界》而一举成名的作家袁越说:“旅游就是出门找乐子,有钱有闲就行了;旅行的目的是出去学习,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不知我这两天的自驾游到底属于游还是行?或许兼而有之。在齐云山、呈坎感觉是游,在木梨硔感觉有点像是行。六月十四日上午八点一行四人,两部车沿着国道205向着远在200公里处的齐云山出发了,心情异常的平静,甚至有点低落,因为膝盖部位隐隐疼痛(出发前的那天晚上,和老同学喝了两杯,醺醺然骑着电瓶车,快到家时,斜刺里一个小孩从逼仄的道路旁冲出,紧急刹车之后,人仰马翻,小男孩忽地从地上爬起,又活蹦乱跳地玩去了,而我的腿却蹭破了皮),我有点担心下午的登山。快到中午时,到达齐云小镇。就餐时,赶紧联系晚上木梨硔的住宿,在一排联系电话中,随意地选择号码拨打起来,第一个号码已暂停,第二个处于占线中,第三个终于通了,于是添加微信,说好了住栈人数,预计到达时间后赶紧登齐云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8379381/4644bda97c878606.jpg)
下午不到四点钟,我们就坐着缆车下了齐云山。齐云山离木梨硔不过40公里,开车至多一个小时,而灼烈烤人的阳光,炙热的高温、登山的疲惫以及膝盖部位的隐隐作痛,我匆匆地离开了齐云山。车过溪口镇,松珍公路越发显得曲折起来,窗外的夏天的景色也愈加浓郁起来了,两眼虽不能充分环顾四周美景,但阳光下满眼葱绿发亮的山峦,汩汩涌动的溪流,充耳热烈而悠远的蝉鸣,都让我感觉到完美。心里暗想:要是能骑行这段山道该有多好啊!最后车拐入了导航也不能识别的“无名”山道,一条逼仄的沙石山道上横亘着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大的泥石块以及吹落下的树枝,心里止不住担心起来:这样的路能通往客栈吗?客栈到底在哪里?在一个急弯处忽然瞥见了停靠在高处山坡上的几辆车影,希望就在不远处。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道又转了几圈,车子终于在山坡上几辆车旁停了下来。我也不禁长长地嘘了口气,此时刚好客栈老板说马上下山来接我们。下了车,环顾四周,这才发现我们已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这块处于山腰处的狭窄不平的空旷处,上面乱石累累,横七竖八地停了八九辆车,还有几十辆电瓶车、摩托车。我的车前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车后不远还有一条上山的路,正盘算着来接客的不知从哪条路下来之际,前方传来了一声吆喝,“是芜湖来的的客人吗”,一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但非常结实的汉子映入眼帘。一番寒暄之后,他提着我们的行李领着我们上山了。而此时妻子的脸上早已挂满了失望兼恼怒的表情了,而我内心欢喜,是我想来的地方。但也不敢当面表露,只得讪讪地说着几句安慰她的话,无声地看着她跟在客栈老板后面,沿着简陋的木头栈道费力向上攀行,踩着木框里富有颗粒感的细细沙石,听着葱翠林间哗哗流淌的泉水声,好不惬意,半个时辰后我们终于到达客栈。
由于客栈“贵宾房”已被早来的天津八口之家占据了,我们只得委屈地住在山腰撑起的两层木屋了。顺着高低不平的石头台阶,我们钻入“地下”。搭起的木屋居然分为上下两层,但干净整洁,散发着浓浓的木头香味。由于今天客人不多,老板说这两层任由我们四人处置。放下行李,我迫不及待地重返“人间”,考察那些似乎与世隔绝的山民的“顶上”生活。原来我们的客栈就是处于山顶的当地人搭起的农舍,与我们常看到的那些徽商挣钱回家所建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徽式建筑完全不同,但我想它们也是属于真正的徽派建筑。它们都坐南朝北,大都分为两层,随着地势高低而错落不齐,白色的墙体因风吹雨淋,烟熏日晒而布满了斑驳的痕迹,高高的屋檐下悬挂着因暴晒而干枯的黄色玉米串,干瘪发黑的红辣椒串,暗黑流油而霉斑遍布的腌制火腿……几乎每家的墙面上都挂着一块诗意十足的黄色招牌。沿着高高低低的台阶,我从村西一路上上下下闲逛至村东。在村民的指点下竟然一直走到远在村子东面的另一座山头——前山,那儿有村民搭起的最佳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油然而生,在夕阳的余晖下,一切尽显美好。群山怀抱间,绿色山巅把整个山村高高地托起,错落有致,逶迤延绵的白墙、灰黑瓦片、翠绿的山色、袅袅的炊烟、傍晚山中浮起的淡淡氤氲……给人的视觉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力,你无法不感叹山村与大自然的完美相融,你无法不感叹这些勤劳的山民为建筑自己的家园所付出的艰辛!无法理解在近处那些颓败、倾斜的房屋有着如此震撼人心之美,难怪近来人们对它们趋之若鹜了,美学上只能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距离产生美”,也只能如此而已。至于山民们择山巅而居,远离人世,传说纷纭,或许被迫无奈,或许就是刻意制造某种隔阂,但为了追求视觉上美感肯定不包含其中,无论如何,你无法不钦佩他们当时的胆魄!
晚餐就设在屋前延伸出去的竹爿铺就的简陋平台上,一张陈旧的方桌摆放着朴素的四菜一汤,虽然山下暑气逼人,但这里却山风习习,没有蚊蝇地骚扰,喝着老板泡制的白酒,四菜一汤很快地被我们一扫而光。“山中月太古,夜长如小年”,当天无月,为了明早4点半的早起看日出观云海,夜长不正好可以好好休整吗?这样想着赶紧洗澡就寝。
第二天佛晓公鸡报晓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一种睽违已久的声音,抬手看表刚4:18分,接着一遍又是一遍,我蹑手蹑脚地下了床,走出客栈外,外边已经朦朦亮了,群山的轮廓依稀可辨,一片寂静,除了此起彼伏的鸡鸣,屏气聆听,还有一阵一阵的虫声低吟。可说好了要带领我们去看日出的客栈詹老板呢?突然有人叫我,“大哥!去看日出啊?”原来是来自省城的两位姑娘,为了看日出,也起早早起来,虽然她俩昨天傍晚已经提前踩过线路了,但“事到眼前已惘然”,令人忍俊不禁。于是我背着相机,带着她俩出发了。凭着我的经验和她们朦胧的记忆,极速地行走在寂静的山间,转过了两个山头,终于到达了所谓的观景台——一块高地。东方山峦上方的云团已染上淡淡的一层红晕,太阳就要出来了!在静静等待之时,北面山峦之间白色的云海早已浮起,它们犹如一条条白色的缎带交织缠绕,它们上下微微起伏,又在无声无息地漂移,时隐时没。“太阳出来了!”欢呼声一下把我的目光拽向了东方。不知何时一个红色的圆点出现过在山峦之上,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没有臆想中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壮观,但也足以令人惊呼,血脉贲张了!同时也为没有一道前来观看,仍在梦着周公的妻子和同事们感到惋惜!
一位旅行作家Don GEORGE曾说:“每次旅行都是朝圣.只要你怀着敬畏和好奇去旅行,以天生的珍贵的生命感受力去感触每一个时刻,那么无论你去哪里,你都是走在朝圣的路上”。两天的虽然是自驾游,行程几百公里,但其中我个人的步行也近五万步,在路上,如果你能充分调动你的听觉、嗅觉,味觉,享受外界给予我们的种种刺激。你的思想就在移动,你所感觉到是身心的愉悦,察觉不到身体疲乏和疼痛。难道不是吗?一回家种种不适突然袭来,唉!腰、背、腿、屁股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