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189《格调》

No.189《格调》

作者: 杂草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2:28 被阅读0次

核心书摘

《格调》是一本讲美国社会等级现象和不同等级的人品味差异的书,是美国阶级画像的观察指南。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将美国社会等级现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从不同层面反映出观察对象所在的社会等级。书中指出,阶级固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想要突破阶层间的壁垒很难,但在作者看来,读书就是一条公正而又便捷的道路,底层阶级仍可以用读书来改变命运。

适合谁读

· 想了解社会学的人

· 对美国社会阶级感兴趣的人

· 进取者

关于作者

保罗·福塞尔,作家、文化批评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荣修教授、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福塞尔在1975年所著的《“一战”和现代记忆》一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并被美国兰登书屋“现代丛书”编委会收入“20世纪100本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学什么?从美国社会现象看中国众生百态

你是否对社会阶层有所了解?社会阶层到底是如何划分的?你又属于哪一类社会阶层?处在金字塔顶端阶层的人和底层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什么区别?摆脱现在社会阶层,你应该如何去做?

《格调》就回答了这些问题。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用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等级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比分析。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比如容貌、衣着、住房、谈吐举止……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本书不仅是对美国社会现象的观察,更是中国众生百态的折射,是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你还会发现

· 美国社会阶层是如何分类的;

· 行走社会“以貌取人”的方法有哪些;

· 什么是阶层固化。

一、解读美国社会的等级和阶层

首先,我们来讲讲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解读美国社会等级和阶层。

社会等级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呢?作者明确告诉你,不是靠钱。很多的钱,只能让你看起来显得很贵,但,不一定高贵。

保罗·福塞尔认为,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评判等级的标准并不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以这样的定义为评判标准,福塞尔把美国的社会分为三大阶层,九小等级。

其中上层阶级包含看不见的顶层、上层和中上层三个等级;中层阶级包含中产、上层贫民、中层贫民和下层贫民四个等级;下层阶级包含赤贫、看不见的底层两个等级。

接下来,就让我们追随作者幽默的笔触,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逐个去拜访一下九个等级。

首先是看不见的顶层,位列等级排序的第一名。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还有福特家族等等都属于这一层级。他们的钱来源于世代遗产的累积,所以无论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多么庞大,但若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就不能位列这一等级,因为作者认为,这样的财富没有岁月沉淀的痕迹。

这一等级的人曾经喜欢炫耀和挥霍,后来他们在媒体与大众的嫉恨、慈善机构募捐者的追逐下隐入山林、销声匿迹了,所以称之为“看不见的顶层”。

位列等级排序第二名的是上层,这是一个富有又看得见的群体。可能是财务大亨,也可能是政府中的要员。这一等级与“看不见的顶层”存在两点差异。

一是,尽管这个等级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得自继承,但同时他们自己也从工作中挣得相当多的财富;另一方面,他们不喜欢隐身,站在聚光灯下、高调举办家庭Party是他们的最大爱好,家中川流不息的“访客”,会带给他们信心和荣耀。

中上层是仅次于上层、排名第三的等级,他们在财富上与上两个等级相当,主要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财富,大部分都是通过诸如法律、医药、石油、航运、房地产等实业赚来的。这一等级的明显标志,是超级崇尚传统的“贵族品味”,例如,男性不能做烹饪和家务、女性不可以过分性感暴露,日常的表情、体态、手势,都要高度自控并且一丝不苟。

所以说,这个阶层的人有很强的形象攻关意识,究其原因,不外乎他们社会地位的得来更多仰仗的是自身的努力。

接下来要介绍的中产这一等级。虽然在中层阶级中排名首位,但却是最没有安全感,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却又极端势利的一个人群。他们大部分是高级电脑程序设计师、资深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行政主管、大区总经理等大型机构的高端雇员。

他们极度在乎别人的评价,又不断检讨内审自己。他们认为,体面的职业比金钱更为重要,所以不停努力强调自己是“管理人员”的身份。

上层贫民,仅从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这是与以上等级拉开差距的一个分水岭,作者戏谑的称之为“蓝领贵族”。对于“白领”、“蓝领”的区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蓝领”是靠手艺吃饭,属于“劳力者治于人”的一个群体,与中产等级相比,他们更加缺少自由和自尊,所以作者认为,这才是触动中产等级不断强调自己是“管理人员”这一“白领”身份的主要原因!

仅次于上层贫民等级的是中层贫民。如果说像医生、律师这类上层贫民属于高级技术人员,那么中层贫民就属于低级技能人才,例如电话接线员和公共汽车司机。

他们的工作在团队中属于“离开你也照转不误”的角色,所以备受老板严苛的监管和斥责,完全失去自由。

不过与下层贫民比起来,中层贫民好歹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相较而言,下层贫民的挣钱手段就几乎和技术一词绝缘了。他们靠出卖苦力,挣扎在温饱线上,承担着社会最底层的工作,比如码头工人或者建筑工地的力工等。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就是下层阶级了。这个阶级中包含两个等级,其中“赤贫”等级相当于“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的委婉称呼,他们的财产仅限一只装着生活用品的购物袋,他们的居所是地铁涵洞或者公园长椅。

刚刚提到的下层贫民,再卑微至少也要做到自食其力,赤贫等级则与劳动无缘,是广大民众看得到的最贫穷的一族。

听众听到 “最贫穷”这个词,会不会在想,难道还存在比“最贫穷”还低的等级吗?事实上,在这个“最”字之下,的确还有一个虽然存在却不为人察觉的等级,那就是“看不见的底层”,书中说,他们“会在慈善机构或者管教所里度过一生,日复一日品味什么叫绝望”。

以上就是美国20世纪社会等级的划分,触目惊心却也客观存在,对于这个敏感话题,作者只不过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实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社会等级,而且古代的等级制度也更加森严。早在上古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简单归纳就是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和美国的社会等级区分标准非常相似。

等级不同,衣食住行的标准也不同,比如住什么样的房子、坐什么样的轿子、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要是僭[jiàn]越(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穿着上,行“衣冠之治”。人们的穿着从布料、色彩到款式、花纹都要受“礼制”的规范,比如,身着盘领右衽袍的“峨冠博带”,是官员缙绅的权力;青布袄、蓝布裤必须扎住裤脚的“短衣帮”,则代表的是劳动大众。在贵贱有别、职业有分的制度下,一个人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阶层,仅凭衣着就可以一目了然。

在饮食上,周代时就有规定:天子食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牛羊豕[shǐ,就是猪]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中,士的等级最高,所谓的士,不能简单理解成官员,士应该是读书人,古代对读书人是有照顾的,如果你考中秀才的话,纳税都有优惠;农的等级排第二,因为在农耕社会里,农业是立国之本,所以必须奖励农桑;手工业是提供生活物资的,所以排第三;不事生产的商人被视为唯利是图的寄生虫,所以排位最低,被人看不起。

如此看来,不论20世纪的美国,还是古代的中国,决定等级的都是知识,而不是钱财。古今中外,大家不约而同,将风范、品味、底蕴和金钱融合到一起的综合因素,作为社会等级划分的标准。

二、行走社会如何“以貌取人”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讲述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行走社会如何“以貌取人”。

等级不同,代表资源和权力不同,也代表着意识形态的不同。所以才会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谈婚论嫁时也要讲究“门当户对”。

所以现实中的人们都会努力去创建或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进错圈子,则难免三观不合,结果就是或者难以融入或者被驱逐出去。那么?我们是拿什么做标尺来衡量对方是否与自己在一个圈子里呢?

在书中,保罗·福赛尔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幽默风趣的文笔,给美国社会的各个等级从容貌、微笑、身高、体重、衣着这些外在条件,到住房、汽车、装潢、喝酒、用餐、购物、度假、旅游、运动、收藏等等这些消费休闲习惯,最后到大学、读书、观点、言语这些精神层面的选择,都一一贴上了标签。

接下来我们就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标签与大家分享,大家也不妨对号入座来个自娱自乐,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首先说说容貌、微笑、衣着这组外在条件。

福赛尔认为,虽然各个等级中都有容貌出众的人,但相貌漂亮的还是以上层等级的人居多。除了上层等级在择偶婚配时就注重基因选择外,还与“居移体、养移气”有关。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漂亮”可不是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红嘴唇这种简单的五官组合,福赛尔要描述的是一种舒适的美丽,微笑时唇角温和的微微上扬、声线中传达着不疾不徐的韵律、眉宇间散发着从容的岁月积淀。

这个等级的人,优越的气质会在面容上沉淀出独特的韵味,必定优于那些为了钻营写满焦虑的脸,或者为了生存沧桑遍布的容貌。

至于衣着,福赛尔认为颜色越柔和暗淡,越显得有档次,中上等级的人最喜欢藏青色系的服装。同时面料选择以羊毛、羊绒、丝绸、棉麻为主,柔软又有质感,注重亲肤性和舒适度,中上等级会避免穿着深加工过的化纤产品。另外,中上等级的人喜欢穿旧衣服,而中产阶级和贫民喜欢新衣服。

看完这段描述,不禁想起网上关于扎克伯格的一个段子。有记者爆料扎克伯格的衣柜里,齐刷刷地挂着十余件款式完全一样的浅灰色T恤和深灰色连帽衫,网友们质疑:亿万身家的扎克伯格竟然穿着如此朴素节俭吗?

然而事实是,这些看起来非常普通的衣服,全部来自于意大利奢侈品牌布鲁奈罗·库奇内利(Brunello Cucinelli),这个品牌以超级软糯亲肤的羊绒闻名,一件T恤将近400美元,一件帽衫要3000美元。

对于扎克伯格这样阶层的人,着装舒适、方便才是重点。同样崇尚这种低调奢华穿搭的,还有乔布斯、雷军和周鸿祎等等互联网大佬,“牛仔裤+T恤”几乎是他们的标配。

说完了外在条件,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消费休闲习惯这组标签。

关于汽车的选择标准,大家也许会认为应该是“良将配良驹”吧?但福赛尔说,还真不是这样的。下面这组数据充分证明了福赛尔的观点是正确的:

曾经的世界首富、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u),他的座驾是价值30万美元的宾利;比尔·盖茨,坐的是一款价值22.5万美元的保时捷;"股神"巴菲特,开着4.5万美元的凯迪拉克;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一样,日常驾驶一辆价值3万美元的黑色讴歌。

最“过分”的是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d Kamprad),身家大约280亿美元,他开一辆自家店里出售的1993年的沃尔沃,如今价值1500美元。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很惊讶?然而这是事实,也是福赛尔在书中阐述的观点,越上层等级的人用车越普通,他们认为车不过是代步工具,自己的身份无需一辆座驾来彰显。

再比如饮食,上层等级和下层等级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分,就是口味的浓厚程度。白葡萄酒比啤酒尊贵、苏打水强于可口可乐,同样的意大利面,等级高的阶层不会加洋葱和大蒜,因为辛辣的重口味属于贫民阶层。

再比如休闲旅游,上层等级的人会隐居在山谷密林一处别墅或城堡里,他们会静静地放空自己一两个月;而低等级人群的旅游被称为“观光”或者“购物”,奔向迪士尼乐园或者任何需要排队的地方,以“打卡”的形式匆匆忙忙逛上两周。

消费休闲这组标签还有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接下来我们分享最后一组精神生活的标签。包含大学、读书、观点、言语,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学识素养的高低。

就大学而言,上层等级的孩子上大学比例要远高于下层等级的孩子,并且基本上都是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或者斯坦福这类名校,而不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我们俗称的“野鸡大学”。就读书而言,中产阶级热衷于阅读非意识形态的期刊,比如《时代》、《新闻周刊》或者《国家地理》,而贫民阶层则以看个热闹的心态,翻看《读者文摘》、《电视指南》或者《国民探秘》。

对语言这个标签的描述,福赛尔坚决地认定,语言是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有效的工具,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学识修养的告示牌。

他认为,语法在中产阶级和下层之间划出一条界线,而发音和词汇的选择又将上层阶级与中产阶级分隔开。正所谓:“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这还真不是福赛尔的危言耸听。有些书友可能看过那部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老电影《窈窕淑女》。电影中,由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卖花女伊莉莎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但出身寒微,家境贫穷,每天靠卖花维持生计。

有一次,她低俗的口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和朋友打赌,只要经过他的训练,伊莉莎可以以贵妇的身份出席六个月后希腊大使举办的游园会而且不会被人识破。

为赢得赌注,希金斯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直到6个月后,伊莉莎出席了希腊大使的招待会,惊艳了所有到场的人,并且受到女王与王子的青睐。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讲了一个“语言改变命运”的故事,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福赛尔才会说,语言是等级区分的重要标识。

听完上面对不同阶层生活的解说,我估计可能会有人悄悄地“对号入座”吧?也许有人已经开始检查自己的衣柜,或者重新规划晚餐的食谱了,甚至有人还会准备去学习一下正宗的“伦敦英语”吧?

的确,当年《格调》这本书一经出版,就被一些有心人奉为“生活指南”,并试图通过书中对“上层社会”的描写和解说,针对性地做出改变,以求得像卖花女伊莉莎一样的蜕变。

三、正确认识阶层固化和阶层流动

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美国社会九个等级的划分规律,也对各个等级在容貌着装、消费休闲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探讨。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正确认识阶层固化和阶层流动。

保罗·福赛尔在本书开篇时就提到,“社会等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的社会学家甚至把它称作“在美国遭到禁止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社会等级的划分表现出明显的排斥、烦恼和愤怒,然而,越是表现得异常焦虑,越是说明等级存在的真实和严酷。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努力想要突破等级,向高一层级迈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态 ,就像陈奕迅在《红玫瑰》里唱的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福赛尔在书中用大量篇幅对社会等级和生活品质进行了描述,他留给我们的思考题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社会等级的划分其实就代表着资源的划分,我们这些普通人该如何看待等级?又应该如何自处呢?

西方有一句名言说:一夜可以造就一个暴发户,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确,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等级的形成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家族几代人不断努力和积累,所以网上还流传过一个关于富二代的金句,内容是:“当你仇视富二代的时候,你可曾看到过他父辈的付出?”

所以,由下一等级晋升到上一等级的道路将是困难重重的,社会等级有家族累积努力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依靠短时间个体单打独斗的财富囤积,是很难实现突破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层等级的理论是,赚钱就要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而下层等级的固有观念,是将钱紧紧握在手中,存折上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不代表人生就一样了,努力机械地模仿上一等级的“格调”,收获的外在特征并不能够获得上一等级的接纳。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拍了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中挑选了十四名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七岁小孩,宛若英国社会阶级的缩影。摄影组每隔七年都会回访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一共耗时五十六年。节目组最初对这些孩子做出的预判是:每个孩子的出身等级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而最终跟踪记录得到的结果了基本符合他们的预判,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阶级壁垒的确存在。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证实了,社会等级的流动性是存在的。

参加测试的孩子中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小孩儿,他性格内向,害羞而敏感,但是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尤其痴迷各种科技书籍,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在21岁时考上了牛津大学,并在28岁时成为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老师,最后成长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大学教授。尼克的经历,既是打破阶级壁垒的实证,也是教育改变人生最好的证明。

保罗·福赛尔在书中说,阶级固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利益的驱动下,追功逐利的美国社会正在展现一种整体贫民化的倾向。各个等级都更愿意选择相对轻松的感官娱乐方式,不喜欢深度思考严肃的问题,追求浮华的外在表现形式……,浅层次的快乐正在泛滥。

这种整体贫民化的趋势反映出生活品位的趋同,社会等级之间的隔阂和差距随着生活品位的趋同开始减小,文化也开始变得多元和平等,中下等级间的通道变得不再那么狭窄和苛刻。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改变等级的机遇永远掌握在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手里。

总结

阶级固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突破阶层间的壁垒虽然很难,但,命运原本就是一场博弈,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机会,任何一种人生的成功都是一个概率事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这个概率变得更大一点。

一代人的逆袭,跳出命运的局限,往往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积累和努力的结果,对于底层的人来说,读书改变命运,依然是一条公正而又便捷的道路。

《格调》金句:社会等级的标准并不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读书是突破阶层最公平且简洁的道路,唯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相关文章

  • No.189《格调》

    核心书摘 《格调》是一本讲美国社会等级现象和不同等级的人品味差异的书,是美国阶级画像的观察指南。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

  • 全人教育NO.189

    2020-5-24 星期日 晴 全人教育NO.189 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1、想象力,好奇心。 2、同情心。...

  • 【No.189】接纳自己

    年初的时候,报名了健康管理师的学习。 考试时间在7月份,也就是即将到来的这周日。 有句话是说,deadline是第...

  • 自信是一个孩子最闪耀的名片,而你才是孩子自信的造型师。

    棕妈原创No.189 正文共:3613字 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关于自信这个话题,有点超出预期,原本想一篇搞...

  • 你是被恐惧牵着走,还是被爱引导着?

    今日能量句:「你是被恐惧牵着走,还是被爱引导着?」#Leo创业日签 No.189 在《倒数时刻》里多次出现这句台词...

  • NO.189 精细化

    由于之前几个月在服务旭辉银盛泰以及碧桂园这种高周转项目,所以在来郑州参观了几个项目后,最大的感触在于项目的精细化程...

  • 恋爱与婚姻中感情可禁不起你考验 秘密之下也许是无数谎言

    豆瓣评分我个人认为还算是相对准确的,这部《完美陌生人》豆瓣评分8.5,豆瓣榜单Top250排名No.189,由此看...

  • NO.189 每日复盘211202

    身体锻炼 1.每日步数11000步。完成10200步。 2.晨间锻炼,腹部锻炼第136天,趁早腹肌撕裂练习第52天...

  • 话说格调

    铁牛2017.10.22 说起为人,我常用‘格调’(ge diao)二字来形容。有的人格调很高,有的格调...

  • 充满格调的格调!

    上面的图片是他的头像!我刚刚知道他是在《全民k歌》里!那天我刚刚k完《牵丝戏》!我很随意的看了一眼打榜第一的人!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89《格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xw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