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

作者: 欧阳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21:46 被阅读0次

    50.项羽为什么失败?

    主讲:姜鹏

          项羽年少时期跟随叔叔项梁一起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兵抗秦,两人才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当时会稽太守殷通计划响应陈胜,举起反秦的旗帜,但苦于没有帮手,于是就找来项梁商议。项梁表面上答应帮助殷通,暗地里却设计,让项羽把殷通给杀死。

          史书上记载,当时项羽“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接连击杀数十人,以至于太守府上没人敢对项梁、项羽二人做出反抗。很快,项梁召集附近的豪强官吏,号召他们共同起事,并由此收得八千精兵,走上了反对暴秦的道路,而项羽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项梁的副将。此时项羽年仅二十四岁。

          起义之后,智者范增对项梁说,“战国时期,被秦国灭掉的六国之中,楚国是最无辜的,人们至今思念楚怀王,因此直到现在还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现在我们在江东起兵,不如拥立一位楚国王室,以此拉拢人心”。项梁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孙子,名叫熊心,立他为新时代的楚怀王。

          但此后不久,项梁就在一次战役中被秦军将领章邯击败,战死沙场。年轻的项羽失去了后盾,只能依靠自己在乱世中生存。项梁死后,楚怀王熊心和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但是,世人都清楚,秦朝的官军实力实在太过雄厚,率先攻入关中肯定很难捞到好处,还容易落下个兵败人亡的下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独项羽非常激愤,声称愿意率先攻入关中,击退秦军,为项梁报仇。

          楚怀王身边的大臣对熊心说,项羽这个人,太狡猾、太残暴,之前攻打襄城的时候居然屠城。我们现在必须派有德行的人去关中,收复人心最重要。所以比起项羽,宽宏大量的刘邦是更为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如果给项羽机会,让他羽毛丰满了之后,恐怕难以驾驭。而刘邦出身平民,身份卑微,容易控制。楚怀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始重用刘邦,压制项羽。

          当时项羽的仇人章邯正在河北邯郸围攻打着恢复赵国旗号的赵王起义军,楚怀王决定派遣大将军宋义前去援救,项羽也在这支队伍当中,但他只是次将,要听宋义指挥。当军队行进到主战场附近的安阳之后,宋义却下令停军不前,打算坐山观虎斗,以至于大军驻扎在安阳多达四十六天之久。

          项羽在屡次劝说宋义出兵援助都无果之后,项羽突然发动兵变,“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并且对帐外的将士们说,“宋义有意谋反,楚王已经暗中吩咐我将其诛杀。”军中的将士们慑于项羽的武力,不敢反抗,只能表示支持,并拥立项羽为代理将军。不久之后,项羽正式成为这支军队的实际领导者。

          接下来为了营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军,项羽让每位将士仅仅携带三天的口粮,破釜沉舟,渡过黄河,意思就是不胜不归。渡过黄河以后,项羽直接向秦军挑战,九战九胜,击退秦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项羽成为了“诸侯上将军”,各方诸侯也都对其听令服从。

          接着项羽率军西进,准备向关中进发。结果却发现被刘邦抢先一步攻下了秦国首都咸阳。原因也很简单,项羽正面扛下了秦军主力,所以拖延了时间。正面战场被项羽顶住了,刘邦自然就轻松了,而且他抄了条小路,从咸阳南面的武关进入关中。项羽闻讯勃然大怒,心想自己刀尖舔血,破釜沉舟,和秦军大战那么多场,到头来却被刘邦拿尽了好处,于是扬言要干掉刘邦。 接下来就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辅佐之下,又得到了项伯的帮助,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不久后,项羽以楚怀王无功为理由,尊其为义帝,将其迁徙到长沙郴县,并暗中命人在半途杀死他,为自己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做准备。

          此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废弃了秦朝已确立的郡县制,模仿西周时期分封诸侯,把天下领土分给各路义军首领以及有功的反秦将领。但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功劳大的封地小,跟他个人关系好的得好处更大等等,这类现象不一而足。这让一部分人对项羽产生了不满心理,也为项羽后来多方面受敌埋下了种子。

          从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各路诸侯开始,到公元前203年,刘邦先后对项羽发起了数次战争,在这一过程中,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因遭受怀疑而辞官回乡,途中病死。

          战场的形势也从“项羽占优,刘邦劣势”逐渐转变为双方旗鼓相当的程度。这一年八月,刘邦和项羽达成了停战协议,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刘邦又听从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调转枪头,联合韩信、彭越等人对项羽发动围攻。仅仅四个月后,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陷入到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之中。最后,项羽亲率二十八骑屡次突击,在击杀数百名汉军将士之后,项羽自己也身负十余处创伤,不堪再战,只得自刎而死,一代人杰就此画上了人生的句点。

          在临死之前,项羽曾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也就是说,直到死前,项羽都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被困垓下,兵败身亡,都是天意,项羽把自身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却没有对自身的问题有一丝一毫的反省,从这也能看出他身上并没有自悟和自省的精神。

          在攻入咸阳之前,项羽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功绩,破釜沉舟,屡击秦军,在众人心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可是,在此之后他却犯下了许多政治上的错误。

          首先,秦朝的末代王子婴本来已经向刘邦投降,刘邦答应过不杀他。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却把子婴给杀了,这是杀降。

          再者,当时张良祖上是韩国的高官,而张良又曾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对抗项羽。于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便迁怒于韩王成,虽然封他为韩王,却以没有功绩为由,不准他回到自己的封地,随后还将其处死。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对待盟友,也有不讲道义的时候。

          我们再从用人的角度看项羽,尤其是把他和刘邦对比之后,两个人领导水平高下就很明显。项羽也有一些所谓的亲信,但对这些人却无法完全信任。刘邦在陈平的帮助下略施反间计,就使得项羽对重要谋士范增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等到范增得知自己被怀疑之后,只能愤怒地说道,“天下大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乞骸骨”。

          项羽喜欢把自己搞得跟救火队长一样,哪儿有事就带着军队去灭火,经常看到他四处奔波。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把所有的事都搞定。不能信人,不会用人,是项羽输给刘邦的重要原因。而项羽就此从下坡路上越走越快。

          司马迁、司马光两大史学家都曾对项羽的失败做出过分析,他们认为,项羽自持力强,以为以力就可以服人,认为成败的根本只在于作战能力,对自身犯下的巨大政治错误毫无反省,这才是他失败最大的原因。而项羽本人却至死不渝,把失败归之于天意,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a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