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一书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1942年牙买加中部一个小镇上一对教师夫妇的女儿乔伊斯刚刚参加完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考试结果出来了,她通过了考试,可以去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了,由于家里积蓄有限,只能维持乔伊斯一年的学费,也就是说之后的学费只有靠自己了!
乔伊斯的父亲饱读诗书,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出人头地,可是看着高昂的学费,父亲也是一筹莫展,无奈地对乔伊斯说:“我们家已经没有钱了,只有供你上一年学了,之后你就不能上学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家庭来说,面对的结果无非是上了一年的学然后辍学回家。
可是乔伊斯的母亲却不甘心,她走出了村庄,到外地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从别人那里借到了学费,然后从乔伊斯进入高中,到最终离开牙买加去了英国读大学,整个过程中母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他们家人命运发生了改变!
乔伊斯嫁给了一个英国数学家,之后两人又移居加拿大住进了别墅,而他们的儿子,就是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是提出“1万小时天才定律”的作者,他著作有《引爆点》、《异类》等等,格拉德维尔在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你看,一个决定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但是要知道,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有那么多父母面临是否给孩子读书,却选择了为家人眼前温饱而放弃给孩子读书学习,我知道,隔开时代背景讲前人的选择是不厚道的,但是我的意思是,如果真能像乔伊斯母亲这样借钱给孩子读书学习的,或许自己的家族命运也会发生改变!
我这篇文章不是讲述选择重要性,而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定义问题?比如上述故事中,面对乔伊斯上学问题,乔伊斯父亲想到的问题是家里的存款够不够?而母亲想到的问题却是如何让乔伊斯继续上学?甚至可以说母亲想到的是如何让女儿离开牙买加这个贫穷的地方去更大的城市?问题不一样,做出的选择也不一样!所以成甲老师说:“好的答案来自好的问题”,因此,母亲选择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就不同了!
所以,针对同一个事,不同视角,带来的行为和结果也都不一样!这就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解决方式方法完全不一样!
更深一步研究,有不同的视角,是因为对事物的认知深度不同,比如乔伊斯父亲考虑孩子升学的问题,更多被现状所影响,即“存款是否足够学费支出”,从来没有想到过上学本身会带来的潜在的巨大收益,也没有想到如果乔伊斯学业有成,可能会改变自己家族命运!因为其父亲认知深度不深,所以导致看问题视角也就不同,应该说,她的父亲更多的是有穷人思维,被当下所束缚!而什么是穷人思维呢?穷人的思维带宽被眼前的危机占满了,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考虑未来。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有这种穷人思维方式,只不过我们在物质资源紧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进一步强化这种现象。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好好界定问题,问题界定的好坏,决定自己的最终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