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资考试,我一直以为是一个很容易就能通过的考试,而且刚开始复习时我还有点抵触,因为我觉得要想当一名好老师绝对不是靠一大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能实现的。
后来,当我真正着手复习,阅读那些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时,我才意识到这门考试的合理性。尤其是《教育知识与能力》,从中不仅了解了教育的发展史,还有一些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我个人对于心理学比较感兴趣,通过读心理学那一章,我对于人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是涉及到教育,所以书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的是学生心理的发展。我似乎对于过去十几年学生时代的我重新做了一次审视与回忆。很多问题似乎就是书上分析的那样,当时被困扰的很多问题,原来教育和心理学已经早有研究,他们仿佛是预言家,早早地就预言了那些循环往复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这也让我重新思考我过去遇到的那些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原来他们教学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相对应的剖析。我在想,在未来如果我从事教育行业,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吗?还有,在这个社会中还存在太多不合格的老师,他们把老师这个职业只是当作一个生存的手段,至于学生的发展,他们似乎考虑的不多。
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老师似乎不再局限于学校了,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大批的老师,理发师被称为老师,微商大咖被称为老师,健身教练被称为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称呼也并没有错,广义的教育指的就是“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但总觉得“老师”这个词被使用地太泛滥了,反而降低了它本身的性质。
之前看到过关于教资考试的争议,上级部门似乎有意向取消教资资格证对于师范专业考取老师岗位的限制。我觉得不管取消与否,对于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来说,都应该多读一些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我们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我们只能先获取前辈的理论经验,然后逐渐练习打磨,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成为老师的试验品,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都要面临退休,每一位青年老师都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这其中是有矛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将矛盾控制到最小。
当一名好老师不易,学习教资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老师的那些事儿,所以我还是觉得“教资考试”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不足,为以后可能从事老师做准备。真的不想误人子弟,谁家的宝贝都是花朵,都应该被精心呵护。
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也能多多提出建议。
(知识点太多了,除了狂背,我们是不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