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终于开学了。
把熊孩子们扔进学校之后,我相信很多宝爸宝妈和我一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将近两个月的360°无死角相处,想必早已经对身边那个熊孩子大伤脑筋头疼不已。
根据我自己带俩娃的经验,在教育熊孩子事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了不听、管了不服、揍了不改。
常常被他们气得声嘶力竭、五脏俱焚、脸冒绿烟。
如果世间有巫婆,我怀疑自己在某个生气的瞬间就是。
虽然自己也知道那样很丑很不好,可是忍不住。
虽然发过火施过暴之后很后悔,可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
无数次的痛定思痛,最后,依然是忍不住。
嗐,修养不够,知识来凑吧。
没有知识,那就先学习吧。
一说学习自己才猛一下子惊醒,敢情这么多年,养了两个孩子,我压根就没正儿八经看过育儿书。
是谁说的?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
我家老大老二,好像都被我当了猪养。
这么一想,错的真的是我,而不是熊孩子。
因此,这段时间,决定猛补育儿课,并将自己看到、学到的育儿知识总结整理出来,一来当做笔记,二来供大家交流学习。
02
言归正传。
我现在读的育儿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曾被美国《儿童》杂志评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图书”,作者是美国的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据说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
今天学习和分享的内容: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本章精要: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而这四个技巧的反面案例则是:
1.心不在焉。
嘴上说在听孩子说,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而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2.提问和建议。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而如果用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否定孩子的感受。
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越难过。
父母通常不会用说出孩子的感受来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说出他们的感受的话),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4. 逻辑上的解释。
当孩子想要一项我们没有的东西时,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我们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03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到,平时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
比如,每次你要回家,TA非要在外边玩下去?
你催TA睡觉,TA非喋喋不休地要听故事?
你让TA做作业,TA却对着动画片理都不理你?
因为, 平常,孩子跟我说话时,我也是边看着手机边心不在焉地应承。
当孩子需要我帮忙时,我头也不抬地说,等一会,等一会。
因此,当我跟孩子讲话时,让他们作业或者赶快睡觉时,他们的无动于衷、说了不听、管了不服的表现,其实正是跟我学的呀(流汗),真是我亲生的!随我!随我!随我……
因为自己把不认真的态度传递给孩子,才让孩子以为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是正常的。
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对孩子的表现心怀理解。
其实,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感受。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并产生共情,给孩子以无条件的接纳、理解和幸福的心灵滋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