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脑来说,输入就一定是输入,但是对于人脑来讲,输入却并不一定被处理、被记忆、被理解;
-
这和人脑几百万年的发展特性有关,只会关注最为重要的信息、自动忽略无关紧要的信息;从而保证在最为紧急的关头,小命得以存活
-
比如一个场景被眼睛看到了,从光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信息点都会被“看到”,但是实际上一个场景中只有一部分最为重要的信息被接受和处理,被“看到”;
-
这种特性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状态:
左耳听右耳出;
一本书看完了,但是好像啥也没看,啥也没记住,啥也不知道,一句话读完了,看似读完了,但是大脑鸭羹没工作,一个字也不记得;
温故而知新:由于人的变化,关注点会产生变化,每次同样的输入,真正被处理的部分就不同;故“知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次只有1%的信息被处理,如果一次就处理了全部的信息,那么读一遍就够了;
......
-
故,对于学习者来说,关注兴趣和理解力,比关注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
-
兴趣是从根本解决问题:让大脑结构发生变化,让其将此类信息分类为重要信息,而不是被自动忽略;如此,才会被真正“输入”、处理;
-
理解力是真正追求的目标:追求学习的量,或做题技巧应付考试,都是毫无意义的,这都是死记硬背,没有诞生真正的理解力;此类输入,要么完全不会被处理,要么只是瞬时记忆,会被大脑极快的垃圾回收,因为在大脑的角度,本质上就不是重要的东西,本质上就是垃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