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娱乐,学习、输入,并不是个轻松的事情。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实践,更是让人脑仁疼的事情。理论付诸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不想做、好难噢、就这样吧等畏难和怠谢情绪。对于实践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理障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先进行 任务分解+降难度
1)降低难度可以很好地缓解畏难和拖延的问题,使事情先执行起来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升级。
比如,一些理论或经验现在无法完全地使用时,可以先用简版或者自己的个性化版本带着运转起来。就如在之前的文章《如何深度复盘-复盘SOP》中介绍的复盘方法,如果觉得复杂,可以先从WHAT-WHY-HOW的简要复盘模型入手。
2)将任务分解本身也属于降低难度。同时,分解后,由于前后链条的关联性很明确清楚地摆在那里,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会给人带来的希望和预期感,从而更有耐心、也更加真切地想去到下一关。
比如,深度复盘模型环节太多,那么就先从第一个环节开始,复盘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即赞美模型开始。然后逐步往下面的环节进行,最后再串起来。
2、选择与实际需要结合的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期间,有同步运用的机会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它会带来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对于当前有实际运用或输出场景要求的学习,课程本身会不断给出循环指导,同时,实际需要本身也会不断地要求持续输入,拖着你往前走,想畏难都不行。因此学和用交织起来,互相促进,效果最好。
比如,你要学习一门关于考试技能的课程,那去直接报一门证书考试,然后同步进行,两边互相促进。
3、接纳畏难情绪
关于实践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我们要考虑如何能使自己接纳这种情绪,与之共处。
比如,犯难时不是先妥协,而是先对自己的这种情绪进行觉察,然后体会它,感受它,不被它本身所影响。这种体验可以通过练习冥想体会。
4、3分钟法则。
如果不想做,先哄着自己做三分钟。三分钟就好。如果超时,允许自己不做。此时,往往越做越投入。如果仍然不想做,也没关系。
5、先奖励再做。
一般来说,做后的及时奖励会鼓励行为本身。对于极度不想的情况,先奖励,再去做,也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再到后来,是事情本身的结果奖励来激励自己。
实践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正常的,就像走出舒适区的效果一样,大脑的旧的平衡正在被打破,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中间的过程必然会引发心理反应。但是,困难如果克服过去了,取得的回报也是喜人的:传说中的,脑回路都不一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