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作者: 惠米丽 | 来源:发表于2024-08-08 10:41 被阅读0次

聊聊自汗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讲讲。

很多人没事大白天的就出汗,这就是所谓自汗。

玉屏风散治疗自汗盗汗,在很多中医心中已经成了不可撼动了的定律。看到自汗,下意识就会用玉屏风散。

其实,这恰恰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把中医变成了一个个教条。

如果是身体内寒邪过重,导致伤了阳气,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出汗的话,用玉屏风显然不够力。

非但起不到止汗的作用,可能固表之余,还会留下寒邪,导致患者寒嗽不止。

我看过很多小孩子,身体虚弱平时经常感冒,出虚汗。感冒了,家长不懂,自己上网查,给孩子吃了玉屏风颗粒,结果开始咳嗽不止。

这就是寒邪没有发散出去的结果。

这里推荐一个经方---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也就是说,这种患者平时就经常出虚汗,感受风寒,用了发汗解表药,结果汗出得更多了,都止不住的程度。小便也没有了,整个人近乎脱水,几乎动弹不得。

桂枝汤调和营卫,扶助阳气,同时养阴。加入附子,还是为了解决体内深度的寒邪,振奋心阳。

当然,桂枝加附子汤针对的情况,往往是比较重的。所以患者不一定仅仅是出虚汗这么简单。可能还有心悸,胸闷等等心阳不振的表现。

所以还是不能生搬硬套,务必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才行。

相关文章

  • 自汗

    经常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多见于气虚阳虚症。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固摄肌表,腠理不密,津液外泄,故汗自出。

  • 医案—自汗

    廖某,男,43岁。 主诉:下肢沉重乏力4年,自汗出1年,加重1月。西药治疗没效后,用中药敛汗固表剂治疗后汗出更甚。...

  • 婴童医话(五百一十三)

    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自汗、盗汗亦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

  • 婴幼儿多汗症怎么调理?

    婴幼儿出汗分自汗和盗汗两种。 1. 自汗和盗汗的特征 自汗的表现是孩子无论吃饭还是玩耍,甚至静静的坐在那里都满头大...

  • 自汗诊疗记录-1

      自汗10年开始治疗,我决定把这些事记录下来,希望能帮助到有同样问题的朋友们(自汗、头汗、额汗)。   大家好,...

  • 麻黄

    伤寒方论(一) 李论 太阳证,脉浮紧无汗,名伤寒,宜麻黄汤。脉浮缓自汗,名伤风,宜桂枝汤。 阳明证,不恶风寒,自汗...

  • 出汗30方

    1、自汗方: (1)、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山茱萸、五味子敛汗,党参补气。 (2)、自汗方:如...

  • 7-9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

  • 盗汗

    有个朋友说他盗汗严重,也就是睡着的时候出虚汗。 为此我学习了一下。 自汗和盗汗。 自汗是稍微活动一下,就满头大汗。...

  • 读书笔记:《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实用手册》汗症

    通身汗 一,自汗:自汗与汗出一症,是指身体在不应当出汗之际,全身明显汗出的异常现象;或者医生对服药后尤其是发汗药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gc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