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放在常德路一家书坊里的小型纪念展。关于张爱玲的。有水粉,有油画,有速写,各式各样的张爱玲。大家心里的张爱玲。
上海这座城里,还是有不少“爱玲迷”的。真正的死忠粉。我也可算上一个。40年代是她的鼎盛期,出了不少好作品。作品里的女主多多少少带了点爱玲的影子,至少是沾染了一些她的态度。
她是尖刻的自私的。笔下毫不留情,哪怕对于至爱亲朋,甚至生母,也多有讥诮。这与身世有关,也是个性使然。
她是独立的磊落的。一生不愿求人,更不愿依附。不愿被人亏欠,更不愿亏欠他人。爱人时,她自放身段可以“低到尘埃里”。放手时,情愿随函附送上自己辛苦卖文的大笔稿费。情感上她是个小女人,为人上她有大风范。
她是早慧的自尊的。描写身边一众城市市民与中产的故事,非常熟捻,又带着些旁观的冷眼,让她的作品气质独特。无怪乎这次述评展称她为“上海这座城的白月光”。
她是孤傲的有品的。一支独秀的那种,冷冷的,靓丽着,峭立着,又落落寡合。到了晚年,最后是一人独居,基本与热闹和俗世相绝,虽然清冷,仍有条理,非常有坚持。
我相信,喜欢她作品的女人,多数是喜欢她作品中流露出的的真实率性。她作品里确实谈爱,但是这爱是属于大都会里的市井民生的,不是琼瑶女主的不食人间烟火,不是社会宏大背景下的激情青春,都不是。
她的女主,多数是封建时代背景下的小女子,对于个人命运多少有些无奈和做不了主的,因为自己难以做主又要狭缝里面求生存,所以多了很多小儿女的算计和琐细,多了很多自嘲和调侃,到最后,这爱就变得不太那么像“爱”了。齿冷之余,不免让人有点心酸和心疼。
从华师大里走出来的女作家毛尖,也是我很喜欢的。她曾经书中评点张爱玲的作品,说她“一边喜欢中产阶级,一边也让中产阶级露马脚”。她作品里的“母亲”,不管生母还是后母,“全部千疮百孔”。她“笔下的那些个人物”,“不恋爱,只谈恋爱”。“调侃爱情,比描写爱情,更让张爱玲得心应手”。不愧是毛尖,确实是一语中的啊。
是的。即便最盛大如“倾城之恋”,最深情的台词也就一点点真心,还要加上个“也许”。
但是,观照下今日身边的当代人,难道情景就好些了吗?也许并没有。
即使到了2018年的年末,大都会的爱情依然是稀缺的。当代所有的范柳原都希望他们的流苏们也许对自己“有一点真心”,自己也对她们也许“有一点真心”。
可是,没有了兵荒马乱的“墙根底下”,只有日复一日柴米油盐房与车的平淡日常,“这一点真心”是不是依旧难测呢?
我也变得调侃起来了。
自知没有资格来评述,今日抖胆作文。多有得罪,爱玲。
也以此纪念您。
祝您天上好。
(罗溪写于201811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