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因为语文不像数学学科,不是纯粹知识型的,不会像数学等学科一样,按照概念判断等逻辑组成,语文是形象化的,是具有丰富情感的。
语感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拓展为语言文字。他强调: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真实丰富的了解力,也就是说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叫语感。
吕淑湘先生又进一步把语感分为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主动的语感意识。
在长城一课当中,王崧舟老师是就这样培养学生语感的。
“年代久远,工程浩大”这一点的突破,紧扣“三千五百年”,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想象自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读出长城的“蜿蜒盘旋”。借助想象支架,想象都有哪些人曾经站在长城,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感受世界各国人民对长城的赞叹。
抓住语词结晶,理解结晶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结晶所代表的含义,比较品评中,理解结晶是智慧与伟大的产物,从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次借助例文支架,对长城有更深层次的赞美,之后回归课文,抓关键语句,朗诵出对长城的赞歌,内化语言语文字,感受语意语音及节奏上带来的美感。
小练笔抒发对长城的赞美,既是在理解课六文,也是在内化语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