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一星期多了,我双十一的快递还有一半没到,本来是有预想会慢一些,但没想到会这么迟。”当被问到今年双十一的快递体验,现居杭州的小夏直言对当下的双十一快递的不满,她展示了其中一个快递的物流信息,该信息显示快递已经被代收点签收3天了,但是小夏至今还未收到取件短信。
这或许是经历过今年双十一的多数消费者的心声。今年的双十一,物流似乎格外迟缓,就连标榜快准好的天猫超市也被许多消费者吐槽:“天猫超市下单的东西居然三四天了还不发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双十一收官时刺眼的交易额:天猫交易额2684亿,京东2044亿,全网交易额在今年双十一预计在6000亿上下。
然而,年年节节攀升的双十一交易数字却依旧推动不了双十一物流的增速。
智能的物流前端尴尬的物流终端
物流行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
事实上,物流行业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提升配送速度:设立前置仓、使用无人车运送快递、设立机器人智能仓等。这一系列无人化智能化的改革,在媒体的报道中似乎卓有成效:“12分钟,苏宁物流首单完成配送;13分钟,德邦快递完成‘双11’大件首单派送;菜鸟第一亿个包裹发出仅用8小时,相比2018年‘双11’同期,缩短了59分钟……”
然而,在捷报频传的背后,更多的则是一大堆未能及时到达的积压快递。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双十一期间的物流行业,比较贴切的可能就是饕餮。只顾一味吃进,却无法排出。而造成当前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主流物流商仅仅考虑自身物流前端的建设,所安排的前置仓、智能仓等都是通过加速前端的输入输出来使得自身的前端的物流速度加快,但却没有考虑到其后期的物流终端的实际能力。当物流上游快递效率过快,下游效率缓慢快件堆积时,就极易导致物流上的“堰塞湖”,最终使得终端消费者很难体验到双十一物流的速度和服务。
相较于物流企业们积极布局的物流前端,物流终端的布局却总显得非常的匆忙。每逢类似双十一的快递高峰期,快递企业大多通过聘用临时工来补给运力,但相对于屡创新高的物流数量,临时增加的临时工们却只是杯水车薪。简单的叠加人力永远不能使物流终端的运转效率提升至与使用人工智能的进行管理的物流前端的运转效率相提并论的程度。因此,如何布局物流终端才是当前为消费者同时保障时效和服务两项高标准的重点所在。换而言之,一个高效的物流终端不仅将在类似双十一的物流高峰期发挥作用,在平时阶段也能充分提升消费者的快递体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原始的物流终端广大的想象空间
在未来,物流终端的服务质量将会更受到重视。而目前较为原始的物流终端对于多数物流企业而言,隐藏着巨大的潜力。谁能率先一步挖出,就能领先市场。与原始的物流终端相匹配的是其广大的想象空间,物流终端的布局大有可为。
虽然目前来说,许多物流企业在物流终端确实在尝试很多解决办法,但是都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而在各类可能性当中,人工智能技术无疑是最好的一类方向。类似于物流前端的智能仓,物流终端也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终端,来提升自身的运转效率。当前京东、亚马逊已经研发了相关的无人车、无人机,虽然目前距离实际投入使用还有一点距离,但可以想象当后期智慧城市越发成熟,经过人工智能赋能的物流终端将会发挥出比物流前端更为高效的运转速度。相较于原始的纯人力物流终端,人工智能物流终端更能保证时效和服务的双项高标准。
类似的全栈式智能物流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愉悦的消费体验,更高的前端出单、出仓速度,更合理的物流运输规划,更加贴心的终端物流提取体验,这就是物流终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所可能呈现出的未来。而除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物流终端的想象空间还不止于此,我们并不知道物流终端最终将会如何呈现,但唯一知道的是其未来可期,我们仍将继续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