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门: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
金声玉振: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自】:《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洙泗渊源:来由是:古时鲁国首都曲阜,有两条河流,一叫洙水,一叫泗水。洙水和泗水交汇处即孔子的出生地,后来又成为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后人就以“洙泗”作为儒家和儒家思想的代称。“洙泗渊源”,意即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曲阜,洙水泗水交汇处的孔子故里。
礼门义路:
這是大成門外,樹立在一左一右的兩個〝門洞〞,『禮門』面向東邊,
『義路』面向西邊,在一般的孔廟都會有這樣兩個象徵性的建築,它表示要講求夫子之道呢,就要遵行『禮義』,而禮義就是孔門弟子的唯一途徑,
德配天地: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道冠古今
“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牌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这里是形容孔子,说他的贡献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
泮池
就是个大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为什么会有泮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泮池,又称月牙池。古代学子中秀才称“入泮”,“泮”即学宫,文庙建泮池就是纪念孔子兴办私学,使庶民也能受教育,同时也有弘扬儒学、崇尚科举之意。状元桥下呈月牙形的水池叫泮池,由于它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池中的清流就是泮水。泮池上的汉白玉拱桥是状元桥,学子考中状元,要到文庙拜祭孔子,也只有状元可以从此桥通过,可见其地位之高。
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国槐被视为是“公卿大夫之树”。在文庙里种植槐树,预示着后生们可以考中高官之意。
桂花被古代读书人士子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古代乡试、会试一般例在农历八月举行,时值桂花盛开季节,八月又称桂月,人们因把考生考中喻为“折桂”,并与神话传说挂上钩,美称“月中折桂”、“蟾宫折桂”;登科及第者则美曰“桂客”、“桂枝郎”,科举考场则美称曰“桂苑”等。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得知其堂弟白敏中考中进士第三名,写有“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诗句称贺。应试者及其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因此,古代人喜爱在书院、文庙、贡院种植桂花树,取“双桂当庭”、“两桂流芳”之寓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