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
来魔都,你后悔了吗?

来魔都,你后悔了吗?

作者: hzcrystal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17:39 被阅读0次
来魔都,你后悔了吗?

我是杭州分行第一个正式调入总行的员工。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杭州那么好,还要去上海。

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很愧对当时三次劝我留杭的分行行长。

01

都说杭州人与上海人前世有仇,碰在一起就吵架,啥理由都没有,就是互相看不惯。

上海人说杭州人是“乡喔宁”。

而杭州人一提起上海人,“瘪三”、“则骨”挂嘴上,“一碗阳春面”说了几十年。

而且,杭州人好像都不怎么愿意离开有天堂美称的地儿。

是呀,都在天堂了,还折腾啥?

因此,之前,从未想有一天,我这个杭州人会成为魔都的一份子。

从小,这个城市像海市蜃楼一样地存在于我的仰望中。

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已超出了我想象的范围。

尽管在地图上,两个城市是挨得很近的两个点。

小时候,魔都对我最大的诱惑力是大大泡泡糖,大白兔奶糖,五香豆,香糕。

这些,对那时跟着父母支内在四川小县城的我来说,是有钱都买不来的东西,何况没钱。

15岁,随父母从四川回杭州,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后在上海停留。

红烧大肠,红烧带鱼,奶油雪糕,让我初次品尝到了上海味道。

父母同事亲戚家逼仄的楼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房间里隔成的阁楼床,每一块小小的空间都井井有条,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上海人的清爽和精致。

进入职场后,因为业务原因,经常跑上海。

领凭证,领密押机,送报表,参加培训。

但每次完成公干,就急忙赶回杭州。

内心里,她不属于我,我也无法属于她。

除了工作,从未想过将来某一天,我会与这个摸不到边的城市有啥关系。

02

17年前来魔都,是因为项目需要,借调总行三个月。

想想三个月很快,加之离杭州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车程,来就来吧。

反正项目结束就回杭州。

项目实行六天工作制,加班加点通宵出差是常态。

单位提供的借调人员宿舍就是个临时加油站。

但没有想到这个项目的浩大。

接下去,续借半年,续借一年。

一期项目做完接着做二期。

突然,某一天,被告知,需要留在这里了。

从未想过,要留在异乡了。

又,某一天,被告知,单位不再提供宿舍了。

更没想过,要在异乡置房了。

2008年房市正值高位。

一个从未想过要留在魔都的外乡人,要考虑在魔都购房,比我做的这个项目还要伤脑筋呀。

但没有住处,租房也不是长久之计。

思前想后,反正也一个人,买套老公房最现实。

考虑到要离单位近,交通要方便,回杭州方便,就沿着二号线一路找寻。

最终在一套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60几平的老公房内落户了。

就这样,算是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家”。

一次,领导关心,问我房子买了没有?在哪里?多大?

我如实相告。

领导说,那怎么行,你一个总行的干部,住那么小的房子,别人还以为我们单位差劲呢。

说得我既羞愧又内疚。

但已是洪荒之力了。

03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二年,有孩子了。

老公房在六楼,没有电梯,老人上上下下不方便,孩子大起来也不方便,多个住家阿姨更不方便。

换房迫在眉睫呀。

再次沿着二号线找房。

终于看中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

小区只有三幢房子,但绿化面积很大。

第一次去看,就很喜欢。

但价格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且所有的费用都需要买家承担。

接着又去看了几套房子,但心里始终惦记着这套,再去看了一次。

价格在天上,这辈子都供不起,怏怏地回

不甘心,第三次,带着一位朋友一起去看。

朋友说,这套好。

我说,我也知道好,没钱哪。

朋友说,咬咬牙,买了。

我说,牙齿咬碎也买不起。

朋友说,牙齿咬碎也要买。

朋友这句话,让我一直纠结的心下了决心。

转身立马去中介把老公房挂牌出售。

七拼八凑的把定金交给中介。

中介连夜坐火车,把钱交给在北京的卖家。

据说,卖家看房市一直火爆,都在犹豫不准备出手了。

但见两中介坐了一夜的火车把定金送来的诚心,也不好意思回绝。

于是,我向银行贷了这辈子想也没敢想过的款,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迈入“负翁”行列,开始了真正为银行打工的日子。

04

回头想想,没有刻意要来魔都,没有想要扎根,没有想要买房,更没有想过会成为大负翁。

经历的每一步都不在计划内,只是因为在这个城市,有一份为之努力的工作。

当我们拥有了别人眼中的结果,别人却往往忽略了你背后的过程。

我想很多人的经历都和我一样。

自接到调令的那一刻起,欣喜的同时,有着更多的忧虑:

家庭怎么办?是两地分居?还是让家属来到同一城市?

家属是否符合进魔都的要求?

就业怎么办?已有的事业怎么办?

有孩子的,孩子读书怎么办?

房子是租是买?

有条件买吗?

有钱买吗?

这些摆在眼前很现实的问题,都必须要做出决定。

面临的抉择和困难占据了内心和思绪,考验着承受能力,啃噬着决策能力。

不管你是主动选择来到这里,还是被动留在这里,这座城市用她包容的胸怀接纳了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

早晚地铁高峰,以前每快到站时,听到的是,“侬喔契伐?”

现在,基本都是,普通话,“下车吗?”

食堂里听到的都是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从高层到中层到普通员工。

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工作、生活,无论你将得到什么,面临的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迁移,工作环境的变化。

工作的适应,环境的融入,文化的接纳,精神上的支撑,朋友圈的重建,除了工作,生活中需要的更多。

周边很多的同事、朋友,一天三顿吃食堂,每天两点一线。

承受着长期的家庭分离,焦虑,烦闷。

加完班,坐公交车回宿舍,看到路旁高楼透着灯光的窗户,会突然涌上一种叫乡愁的味道。

以前只在书上认识这两个字,现在终于看懂了。

无法陪伴家庭,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无法照顾老人。

见到过,同事L每天下了班,趴在床上,两个小时和家人煲电话粥。

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记挂,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再热的电话粥,也代替不了活生生的人在身边的交流、体贴与关怀。

见到过,同事T电话联系不到远在家乡的爱人,再联系上时,焦虑、愤怒得摔电话的情景。

因为,借调时间太长,等待未知的茫然,亲人的分离,无处宣泄的焦灼。

也在朋友圈里,见到与爱人两地分居16年的同事J晒出了一大摞往返家乡和上海之间的火车票、飞机票。

这16年,每周末,不管在那里,J都会不远万里,飞回到爱人身边。

而在别人眼里,看到的这群人,只有一个标签:体面。

优越的工作环境,让人羡慕的岗位。

但也许,在原来城市,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高,亲人、朋友在身边。

我每次回杭州,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都会自然而然地膨胀放松。

这是一个生活环境很惬意、舒适的城市,没有辜负天堂的美誉。

而一回到上海,需要立马切换频道,连走路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

人都是有惯性和惰性的,要下决心离开舒适圈,比重新开辟新天地,来得更为困难。

特别是有了家庭,人到中年。

年轻时,我们也许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有激情也有能力想要飞到更远更高的环境中去看一看,闯一闯。

一旦中年了,或是成家了,落地了,需要我们考虑和权衡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期盼和梦想。

我相信有很多人,既盼着调入总行,又顾虑着各种实际情况。

是呀,当我们驾驭着人生的车子,几十年了,一直沿着两车道60码匀速向前,突然要让你开上八车道,120吗加速前进,不断超车。

开了多年的车子,性能是否能跟得上?油箱的油能跑多久?路况也不知道怎样?

这些不解决,我们总会顾虑,无法全心全意加速,无法放开手脚超车。

人的一生中,大多数时候,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我们手中有的,是选择权。

选择转身离开,还是迎难而上?

选择拼一拼,还是放弃?

那么多人主动或是被动留在这个城市,自然有她的魔力。

只是,我们是否能经受得住她的魔性?

是否能够背负起压力、责任,愿意为之付出?

每个人都经历过撑不下去的时候,无论工作还是生活。

但凡撑下去的人,回头看看,也就这样经历过来了。

娇娇女变成女汉子,千手不动的一家之主变成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十项全能选手。

没有执着,没有热爱,没有责任和义无反顾,也许没有结果。

05

一到秋天,就是新一季的招聘时节。

去年参与面试时,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留在魔都,最终却选择返回自己的家乡。

很大的原因,是觉得买不起房子。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房才有家,才有归属感和融入感。

几十年前,城里人嘲笑农村人。

觉得农村里的人,一辈子就考虑,有几个儿子打几套房子。

如今,城市里的人的思维终于赶上了农村里的人。

硕大的城市,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才定心,才有归属感。

只是,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将购房作为在此城市打拼和生存的前题条件。

人的一生太多的未知,谁也不能预测将来会怎样。

我十岁时,以为四川那个小县城就是全世界。

二十岁时,以为一辈子就是杭州了。

十年前想不到今天,今天也想不到十年后会怎样。

不要说十年后,也许一年后的变化也无法想象。

同学朋友说,主要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你才有信心去买房。

实际上,对于我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心路历程,思前想后,反复考虑比较衡量。

很多时候,是碰到的问题推着我一步步往前走。

在这个城市,最大的感受,只要你努力,你坚持,你终会接近你心中的目标。

没有什么事是在等待你具备了条件后,才让你去收获的。

如果一定把买房作为自己在这个城市职业发展或生存的前提条件,我想,99%的人都要打道回府了。

固然,很多人的家庭条件都很好。

家人为他们安排好了IF后面的条件,所以顺理成章地有了Then。

不花费力气得来的东西,总以为是理所当然的。

当IF后面的条件不是现成的结果,需要自己去创造,就会踟蹰不前,或是选择放弃。

同时,把眼光都聚焦在别人的结果上,用羡慕去忽略了他们努力的过程。

或是以各种客观因素去主管地评判别人所得到的:我没有他的能力,没有他的家境,我和他不一样,没有那种条件。

因此,魔都不适合我。

中午吃饭等电梯时,让道一大肚子。

同事和我说,大肚子姑娘是河南人。

几年前做项目从分行借到总行,也是借着借着,可以留总行了。

当时刚进入职场没两年,经济小白,父母都是一般职员。

想想根本买不起上海房子,一直犹豫着借调结束,打道回府。

但最终,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几年内,找了同是新上海人的男友。

一起按揭买房,结婚。

四年前生了儿子,目前二胎,婆婆来帮忙带孩子。

我相信,几年前,她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有目前的状况。

所有的事情不是说准备好了,就能朝着你想的方向发展。

但,坚持迈出那一步,也许就将面临不一样的选择。

而是,边走边创造条件,越走越顺。

每一个个体都千差万别,哪怕面对同样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没有现成答案。

但是,不能把结果作为IF,然后去Then什么。

而是IF我们做了什么,Then得到什么。

生活不会和你提条件,只会根据你的努力给你展示结果。

那河南姑娘当时要是把买房放在第一位,也许现在,我很难在电梯间看到她。

同事L煲了两年的电话粥后,丈夫、女儿也都来到魔都,一家人团聚。

丈夫在教育系统任职,发展得越来越好。

那个摔电话的T同事,爱人后续也来到魔都,调入同业,一起在这个城市打拼,拿他爱人的话来说,“只要两人在一起,喝汤咽糠也愿意”。

现在有房有车的生活也是当初他们没有想过的。

是的,如果不咬牙迈出第一步,那将永远在原地。

所谓的美好,也就是坚持里开出的花朵。


夜晚,走在南京东路步行街。

听见一外地口音妇女带着一个孩童,指着霓虹灯说:

孩子,你看,这就是花花世界。

相关文章

  • 来魔都,你后悔了吗?

    我是杭州分行第一个正式调入总行的员工。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杭州那么好,还要去上海。 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很愧对当时...

  • 当全职妈妈你后悔了吗?

    如题,“当全职妈妈你后悔了吗?” 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之前,我很认真地想过。我后悔了吗?真的真的后悔了吗?我为什么后悔...

  • 《来读书营,你后悔了吗》

    文\舒感 离2019年还有20天时间,读书营也即将落下帷幕。 从2018.1.20号进入读书营,到现在已有十一个...

  • 2018-10-01

    遇见“萤” 你后悔了吗

  • 2017年7月16日,发薪第二天

    昨天是发薪日,你快乐吗?你的钱包快乐吗?想买的都买了吗? 听说昨天拿到工资的宝宝们好多都后悔了。 后悔自己上月没有...

  • 回不去的过去,到不了的未来

    你爱我,后悔了吗? 不知道。

  • 可怜的执着

    当初那么喜欢的一个人,到头来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错过了对的人只为那份执着和错觉,你后悔了吗? 我应该说我后悔了吗...

  • 老公是个“扶婆家魔”

    人们只知道讨厌“扶弟魔”,“扶娘家魔”,那“扶婆家魔”呢,难道就不讨厌了吗?我老公就是个扶婆家魔,大事小事都先...

  • D8 我哭过、笑过、犹豫过,但从未后悔来过【牛人求学】

    来剽悍牛人进化营,你后悔了吗? 昨晚,猫叔在分享的最后说,如果你后悔了,给你一个机会全身而退,学费全额退还,留下地...

  • 你后悔了吗

    人潮拥挤的招聘会现场,苏韵拿着准备已久的简历穿梭在各个招聘公司现场,嘈杂的人声让苏韵本就烦躁的心情愈加沉闷,屡次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魔都,你后悔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jy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