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浅层学习?

什么是浅层学习?

作者: 感恩遇见0331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22:43 被阅读0次

    如今,深度学习一次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似乎要想推行教育改革就避不开深度学习。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

    在认识深度学习之前,我想了解浅层学习也许更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浅层学习。一言以概之,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学科事实为目的学习就叫浅层学习。

    浅层学习所获得的是一种惰性知识。英国数学家怀德海认为,这种知识的学习“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不能用。可是,想想看,我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这15年如一日的学习,有多少知识是不能用的。如果这种知识不能用,它就属于惰性知识,学这种知识的过程就叫浅层学习。它既不能促进理解,又不能应用。

    举个例子,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用口诀的方式记住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台,青岛连云港通上海,宁波三州湛北海。按照上面的说法,这个口诀虽然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它并没有对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什么帮助,即使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肯定,但这种教学带给学生们的依然是浅层学习。

    我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摘抄如下,因为读完这一段之后,我似乎找到了为什么要变革的源头。逐本溯源,明白了根在哪里,才会在改革的洪流中找到方向,知道自己的劲儿应该往哪里使。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学会如何让知识保持鲜活。要学会让知识保持鲜活,就要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真实的探究和使用的过程。

    本周四,271教育集团的魏传国院长给我们明霞教师成长联盟作报告的时候,首先就举了两个缝沙包的教学版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的就是单纯的“如何做”,而这只是新型教学方式中的一环。从B老师的简单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似乎真的品出了“鲜活”二字。似乎那个小小的沙包跃然眼帘,勾起儿时的美好回忆。

    受它的启发,我突然有这样一串问题: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教师在改革中需要学习哪些东西、具备哪些素质?

    改革中需要我们具体做什么?

    怎样让自己的改革思路有所实践,试试身手?

    虽然只看了这篇文章的一半,但是写下自己的思考的过程还是很美妙、很有收获的!

    浅层学习的根源是什么?概括起来可能有两方面。
    第一是知识论的根源。我们通常把知识当作专家的发现或发明,然后交给老师。老师只是谦卑地等待着去接受专家的知识,然后把接受的现成知识再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这种知识就是外部的学科事实。只要把知识等同于学科事实,直接记下来就必然会导致浅层学习。
    第二,除了事实本位的知识观会导致浅层学习外,自上而下控制取向的教育价值观也是导致浅层学习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采用的教育学观念源自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凯洛夫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系统讲授。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他由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性质为“教师的主导性”。用他的原话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对学生而言具有法律的性质”,这就是主导性、主导取向。
    第二个性质为课堂教学是以传递间接经验为主的。换句话说,老师在课堂上只要把学科专家提供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单位时间里传递的越多、越好、越高效,课堂教学就越好。
    第三种性质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称作“有教育性”。《凯洛夫教育学》一书指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叫有领导、间接性和有教育性。新中国成立后把这三个观点从苏联引进,改革开放后又有一批大学教授把凯洛夫教育学转化成中国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也就变成了中国教育学的母体或者核心
    这种控制取向的教学与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又极其配合,所以导致了自上而下的应试教育的教学观。这种控制性的教学管理是阻碍我们走向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论的根源。
    唯一的出路就是摆脱应试教育的价值观,摆脱变态的教学、变态的人格,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成为热爱生命者,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学会如何让知识保持鲜活。要学会让知识保持鲜活,就要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真实的探究和使用的过程。所以,这就是摆脱浅层学习的基本出路。摆脱了浅层学习,就可能走向深度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浅层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k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