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
现代社会,只重视科学,只习惯于用科学去解释事物。把是否符合科学作为第一原则,仅仅局限在这一框架内思考问题,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对于人类,对于宇宙,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从这一角度出发的讨论完全没有。即便有人提出这种意见,也立即遭到否定,被批判为“不科学”。然而,现代科学能够推导出绝对的真理吗?
在思考人类和宇宙整体的时候,就需要站在造物主的视角上观察。
关于人生的目的
人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千姿百态,即使出人头地了,也就限于这一世。名声、财产、地位都是死不带去。肉体留在了现地,能带往彼岸的,只有灵魂,也就是意识体而已。不管在现世过得多么潇洒多彩,死后留下的灵魂只有“潇洒多彩”一种感觉,人生将没有意义。
稻盛和夫认为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提升人性,即磨炼灵魂,这是最重要的。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忽略这个目标,人活着就没有意义。
“出人头地、追求成功可以,想过一个潇洒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人生的目的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
那么,为了磨砺人格,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为他人尽力。要努力去思考如何为社会尽力———就是“布施”;
第二,戒勉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就是“持戒”;
第三,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就是“忍辱”;
第四,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精进”。
关键就是要通过这四项去提升人们的人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是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就倡导的,目的在于塑造人格,引导人们踏入开悟的境界。稻盛和夫认为这四条作为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