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已经过了一个星期,对于我来说,本来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触,清明期间无非就是多了一天休息,能多睡一天懒觉而已。只是今天,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听着喜欢的音乐,和清明有关的往事慢慢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对于清明最早的记忆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清明节还不是一个国定的假期,仅仅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此前我们对这个节气毫无概念,一直认为清明扫墓就是放假一天大扫除,甚至在老师通知过后我还举手提问要不要带扫帚,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在老师的详细说明下,我们才知道是要去缅怀革命烈士(现在看来其实也挺片面的,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于是我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烈士陵园。我的小学教育是在西北完成的,我所在城市的烈士陵园是在一座山上,没有台阶,全是土路,清明前后都会下雨,因此道路尤其显得难走。等到达了目的地,鞋子上都是烂泥。具体的细节已经完全模糊,我只是记得有不少松柏,大家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讲台前,有几个穿军装的人分别给我们讲一些战争的故事,全部讲完后,大家集体向陵园的墓地三鞠躬,原路返回。其实现在想来,尤其对于男生来讲,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战争的故事,毕竟是演讲者都是亲历者。也就是那个时候很多男生心里都默默的埋下了当军人的理想种子。
我上高中的时候,跟随父母离开了西北,来到了上海,成为了一个新上海人。清明节依旧是个缅怀革命烈士的代名词,每年的清明依旧是要去烈士陵园听演讲、鞠躬,原路返回。就是路比上小学那会好多了。当然随着知识的日渐丰富,我当然知道了清明节不仅仅是缅怀革命先烈,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只不过那时我对此毫无感觉,直到多年后外婆的离世我才真正体会了一次。那一次我和父母下车后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到外婆的墓碑,母亲细心的把墓碑擦干净,就像外婆在世时擦去她衣服上灰尘那样。我们把花篮放在墓台前,然后烧纸,点香。每个人都在墓碑前拿着香鞠躬后将香插在香台上,当母亲点香鞠躬的时候,会在墓碑前说上一会儿话,就好像外婆还在世那样。那一次我感受到了当我们失去一位至亲时心情,就好像有好多话讲,但是时间总是不够,总也讲不完。我在想清明的祭祀不仅仅是对死者的思念,更加深层的意思是要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亲人、爱人、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