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沉默寡言,少有参加聚会,没做什么得罪人的事,但却被认为“带刺儿”,被孤立,大家都对他有些这样那样的意见?
其实,问题的关键正在于他的『什么也没做』。除了极少部分极其开朗,自来熟的人,很多人对待人际关系都是极其谨慎的,这源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在丛林中生存积累的经验,在危险的环境中,是敌是友,需要试探,而已只能试探一两次,再试探可能命就没了,现代社会虽然不存在这样的状况,但多次主动伸出橄榄枝却没有收到回应,肯定也会心累的。
现在我们很少划分敌友,但那些“不太熟”的人,是肯定会被孤立的,因为当你没有办法成为熟人,连普通朋友都做不了,没有进入他的人际关系认知的『安全区』,别人便会始终保持警惕——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迟早都会主动找到或多或少的,你“不是个好人”的理由。
人际关系的世界,就是一个『局』,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你一遇到人,你就入了这个局,就得遵守并且完成基本的指标,不然,别人就会一脚把你踢出去。
所以,有的时候,所谓“表面上的客气”是完全可行,也是必须的,这不叫虚伪,这叫『礼貌』,不管你的心情是怎样,有没有交友的动机,但却能始终能让和你初遇的陌生人以及身边的人感受到被尊重——这,便是有修养,有礼貌。
从功利的角度讲,偶尔应付一下,至少让别人不至于怀疑你对他有意见,对你产生“装清高”的误会,日后也能少很多麻烦。在偶尔费神,和以后永远感受别人的态度之间,应该很好选择。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这样的做,有的人要误会就让他误会吧,你没必要也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好感。
不过,在这里,我们也许还能得出一个更有趣的结论,那就是其实社会中不少人都明白应该主动和别人搞好关系这个道理,或者虽然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过程,但因为有良好的家教而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便会激发某些人的自恋心理:“看,我多受欢迎啊”或者“那谁谁是不是对我有意思”。而实际情况是,别人对你好,不是因为你很特别,而是他习惯与人为善。
现在,我们把把这句话颠倒一下,把它变成“别人对你不友好不是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是他可能有某些亲密关系上的问题(intimacy issues)”是不是又能有全新的启发?
没错,有的人可能给你冷漠的感觉,或者你和他总是交恶,但你需要明白,这可能并不是针对你的,他可能因为成长和教育的原因,没有学习到好的社交方法;或者他仅仅是因为害羞,从而把攻击性作为自我防御的武器。
而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这类带刺儿的人的——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为善?
其实总结出来,其实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把话说清楚』。
这个所谓的『把话说清楚』看起来有点『宏大叙事』的嫌疑,但这却笔者深思熟虑的选择,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它讲到了赞美、炫耀、谨慎说话、争辩、捍卫自己的利益、宽容和礼让这些人际关系中最核心的要素——但由于这些名词已经被我们烂熟以至于无感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用『 把话说清楚 』,这样一句带有『命令式』的语句时时提醒自己,自我说服,效果肯定是要好得多的。
这种高度运用化的知识,不能靠很多条清晰的原则来实现,因为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无法一一对应,到最后根本无法运用,并且你会将自己陷入反复思考这些条款,而不是自己的行动上的尴尬境地。
最好的办法,是只允许一条稍微模糊但有力的原则作为时时的提醒,这条原则的准确性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要『有力』,能帮助你打起精神去自律,去反思,保持开放和谨慎的态度——最终,虽然看起来你只有一条模糊唬人的原则,但因为这个原则的激励,你大脑中记忆了无数的情景,学会了思考而不是遵守所谓的原则,所有的道理都能够『存乎一心』,便能真正运用自如。(所以,去批评或者学习别人的原则是靠不住的)
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把话说清楚』:
唯一的原则:把话说清楚
要给对方留下好感,适当的赞美当然是最简单并且能够立即行动起来的事情,但赞美并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要你去“主动去发现”别人的美,生活中能够自然的赞美别人的场景其实很多,买了好看的衣服,说出一句有道理的话……都是真正值得称赞的,并不需要特地去发现的。
不过,在赞美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坑,稍不注意,所谓的赞美便可能成为阴阳怪气的讽刺,比如你说“我很喜欢你这套衣服”,其潜台词就好像在说“我承认你的衣服很好看,但你这个人长得是真不咋样”;但如果你能说“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具体的称赞这个人,而不是他的物品,便能避免这样的误会。
此外,表达赞赏的方式远远不止夸衣服好看这么点儿事儿,虚心的向别人请教,表达对别人的崇拜,其实也是一种赞美,因为你的行为本身便是在传递“你好厉害啊”这样一个信息(需要提醒的是,请教和成长本身才是目的,人际关系是双方互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请教是赞美,那我们很容易也能得出:炫耀其实就是嘲笑,比如炫耀自己的才华,就是在旁敲侧击的嘲弄别人的无知,不管你是不是有意。在遭受失败,失意的人面前讲自己如最近何如何运气好,如何得意,也是在嘲弄。
这种谨慎,需要渗透到你每一次的发言和表态当中,随时能够有这种『移情力』,体察别人的感受,始终明白:我的话,永远都是说给别人听的。
所以,如果你要表达一个比较微妙,需要不少补充说明才能被理解的观点,那你最好不要说出来,因为一不小心便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即使别人当时理解了,当他和另一个人讲到时,你的信息便会『衰减』,这种『信息量递减』以至于最终『失真』的现象是信息传播的必然,到最后,你可能便会在不少人心中成为一个满口恶言,价值观偏激的人。
什么叫说话小心?就是时时刻刻把自己的话给说清楚,同时那些不太容易说清楚的东西(不是你自己说不清楚,而是会因为传话和交流而变得不清楚的内容),容易引起误会的话,就直接别说了。
在和人争辩,必然有正面冲突的时候,更要把话说清楚,你说别人『总是』咋样咋样,那就是没有说清楚,就把批评变成了人身攻击,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具体的犯了什么错,就事论事,不乱扣帽子,不做价值判断,才能真正让争辩促进交流,而不是激化矛盾。
争辩不是吵架,这个区别一定要搞清楚,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总是有的,而它往往以吵架得以宣泄出来,但这很少能够真正的帮助问题的改善。如果你足够理智,真正希望解决问题,那请永远不要吵架,请去争吵,去争辩。
虽然表面上你是在和别人吵架,但是你却没有被情绪控制,你楚的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挑选一个适当的时间点,(而且最好能有一个第三个可以充当某种“裁判”的人在场的时候),装作是被激怒的样子,开始你的『 争吵 』,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你感觉情绪控制不住,想要爆发的时候,请把它压下去,不要发生任何冲突。
而当利益得到平衡,我们需要拿出自的『政客精神』了:don't take it personal,不和具体的人做斗争,利益冲突就扑上去咬,斗争结束,有合作空间,马上就是盟友(注意,不是朋友)。
有人说这很冷血,但这其实是必须的,不主动争取利益,肯定会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你不能做绵羊。和别人斗争,有什么大不了?不管是一笔钱,还是一个职位,无伤大雅,你没偷没抢,靠实力赢得的,为什么要内疚?就当是两个人玩了一场游戏。
不做绵羊,但也不是强盗,做小偷,你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和对方争,这是对他人的实力的尊重,你应当,是一头骄傲的狮子。
主动捍卫自己的利益,还需要你始终都对自己的要求做明确的表态,当所有人都是“怎样都行”的时候,最终便是所有人都照着那个提出了要求的人办,把话说清楚,提出你的要求,不把权利拱手相让是十分重要的。
利益冲突,总有胜败,也有摩擦和不愉快,面对那些得罪你的人,很多人也许都是听从智者的意见,选择『宽容』。
但让·若雷斯(Jean Jaures,1859~1914)却告诫我们,不要混淆了尊重和宽容,宽容这个词是很危险的,带有一种高傲,甚至侮辱性。当你在说『宽容』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了统治者和裁判的立场上,自我感觉良好。
人与人,更多的应该是理解,是尊重,就像我们开篇讲的,别人对你好,不是因为你很特别,而是他习惯与人为善,别人对你不友好,也不是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是他可能有某些亲密关系上的问题——很多“伤害”,其实就来自于不同,来自误会,很少有人存心要害你搞你。
最后提醒一次:把话说清楚,尊重,而不是宽容,明白这个道理,会少不少人际上的烦恼。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当你学习了不少人际关系的知识,也许会变得挑剔起来,好像很多人都“没有教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些东西你用来要求自己的,你不能用来衡量别人,实在看不惯,你可以直接将他列入你的黑名单,但不要批评别人,因为你不用也不可能改变一个人,你的批评除了激怒别人,被戴上『好为人师』的帽子,什么用也没有。
同样的,你也没有必要一一指出朋友的错误,这样很难为自己积累好感,每个人都有很多缺陷,你也很容易就看得到,但这与你的进步关系不大,多花点精力避免自己陷入同样的陷阱吧。
最后,还是要提醒想要努力搞好人际关系,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一句话:搞好人际关系不是一项能力,人际关系涉及的是和你产生联系的一个个具体的人,虽然我们能够尽量的学习如何与人为善,但交朋友主要还是看缘分,不必太强求,人际关系也不是人生的全部,遇到事情,主要还是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