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回顾了爸爸留给我的品质和特点。与爸爸的特点相比,妈妈的似乎不那么明显,要好好想一想才能说出个大概。
妈妈看上去是一个很没特点的人,脾气很好,说话很温柔,极少与他人发生冲突,对我们也很少批评和指责,感觉在她的心目中似乎什么都可以接受似的。
说起妈妈传承给我的,最大的应该就是她的包容。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我们兄妹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们仨经常把朋友带回家来吃饭,住宿,尤其是我哥哥和弟弟的朋友,有的在我家甚至是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有时一餐饭甚至有两三个人来蹭。我从来没听到妈妈抱怨过,而且在言语中还会透露出对这些孩子的同情,确实他们有的时单亲家庭,有的是来自农村孩子比较多的家庭。其实那时,我们家的经济也并不宽裕。
妈妈的情绪非常稳定,在我的印象里,我没有听到过妈妈唉声叹气,也没有见到她有暴跳如雷的情况。她总是很平静,哪怕当年哥哥惹出那么多事,妈妈似乎也没见她苦着一张脸。妈妈呈现在我们面前总是一副平静的样子。
妈妈的语言习惯很好,从小到大极少批评我们,即使批评也是事论事,没有谩骂、人身攻击。所以我也没学会怎么骂人。记得小学时,我同一位女生很要好,原因就是当她面对男生时,她可以向机关枪一样骂出一连串的话,我真是羡慕,很渴望自己也能她一样。会骂人,是好,还是不好呢?很难说,有时骂人也是为自己建立边界。而且从小就没有被骂过,所以对骂人的话有点敏感,比较容易比他人不文明的语言所伤。不过不会骂人的好处就是不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
妈妈没有一般女人的缺点——唠叨。经常听别人评价自己的妈妈很烦,而我的妈妈话很少,重复的话更少。她从来不用唠叨来让我们做事。我不记得她有强迫我们做事的时候,很多少时候,她要求我们做事,我们真不做,她也就算了,没有唠叨。所以,当我成人妻时,不唠叨就成为我对自己的要求之一。
妈妈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她会看小说,还会写日记。这种爱好,与身边的人相比也是挺稀有的。我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想来是缘于妈妈。在小学时我就看到过妈妈的日记本。当时朦胧的感到,以后自己大了也这样写写,感觉一本子都是自己的心事和思考,挺好的。
妈妈勤快,手也巧。过去我们的衣服都是她做的。妈妈喜欢花布,她很喜欢去卖布头的店里转悠,有时看到好看的布就买下来,有的只因为好看放着,有的回到家不几天就变成了美丽大方的衣服。最有意思的,在店里当看到一些什么小做不了的小布头时,她会问老板讨。讨来干什么呢,只为喜欢。这是一种对美的热爱吧。在这方面,我不如妈妈,也许是妈妈太勤快,又不会支使我们的原因,我可什么也没学来。但是妈妈勤劳的品性还是对我有影响的,如果需要,我觉得自己并不懒。但是对美的热爱,我不如妈妈,没有她那种追求美的热情。
要说妈妈对生活最重要的影响,应该是她对丈夫的敬重心。我们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妈妈对爸爸可以说绝对的尊重和服从。在我们家,没有别人家常常见的夫妻争吵。我们也不知父母吵没吵过架,反正在我们是没有看到。爸爸的脾气比较暴躁些,妈妈有时也有不满,但她的不满都是放在心里的。而这些不满是在她七十岁以后才说给我们听的。我印象很深刻,她说:忍了一辈子,我现在不忍了。我与丈夫相处的模式和我父母差不多。我不批评丈夫,允许丈夫的错误,言语和态度尊重丈夫。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才是妻子应有的样子。我比妈妈升级的地就是如果有不高兴,我会平静的和丈夫沟通,说出自己的感受。
那么妈妈给我不好的影响是什么呢?现在只想到一点,那就是妈妈不主动,也不善与人交往,她的朋友极少,而我也是如此。
以前不觉得自己的妈妈有多好,觉得妈妈不应该就是这样吗?但自从自己做了妈妈后,会关注到别人怎样做妈妈。尤其是学习心理学,看到一个个原生家庭的故事后。我才意识到,我有这样一位善良、包容、安静的妈妈是多么难得。当我发现这种难得后,我对妈妈充满了爱。现在妈妈已经痴呆了,有时都不认识我了。在照顾妈妈时,我会感到妈妈变成了我的孩子,我心甘情愿的给妈妈洗澡、擦屁股、洗满是大便的的裤子……我带着感恩心做着一切,我觉得我的妈妈值得我这样好好的对待,我为能妈妈的晚年时光贡献力量感到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