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就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地方,第一份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新鲜感和动力感十足,然而不过一年多,当工作的内容理顺之后,每天的工作对我来说就很机械。即便每天都是在处理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有些无聊且无长进的。
我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是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新鲜的内容可以学习,每一个阶段都能有所成长,不管是自身的能力还是薪资方面。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这样的状态一长,内心里总是会不安,对待工作就会慢慢的懈怠,不想上班的心理就会成为常态。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造成了很多的人只能待业在家,一直到现在经济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对整个工作体系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对我们行业更是如此。再加上现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新新行业,对传统行业也有一定的冲击,日常不想工作不想上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波波夫今年新著的《倦怠》一书,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数据,分析了现代人为什么不想工作的心理,新型经济下工作也被重新定义,这些变化会不会给职场倦怠人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我很喜欢波波夫用“倦怠”一词来概括现在人工作的心理状态,很精准。对很多人来说,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总有太多的职场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继续呆在现在的工作环境里,那么就会经常间歇性的会觉得倦怠。
我们工作的年限很长,可以说从学校里出来之后,我们至少有半辈子的时间都是需要进行创收的,而工作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工作也分为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不喜欢的。
如果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还能有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保有热情的去积极创造,但现实就是很多人选择的工作并不对口,既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工作的时限那么长,很难保证能一直保有工作的热情。
前几年很火的辞职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刚出来的时候就风靡一时,是因为它写出了很多职场人的心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跳出现有的工作,选择出去创业,去面临新的未知的风险。我们一边羡慕别人的勇气,一边继续在自己的工作里坚持,内心却时常会感到倦怠,倦怠也正慢慢的成为职场的隐形杀手。
仔细想来,波波夫的《倦怠》在关于现代人工作中的一些现状和未来的分析,多少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越早能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个目标和规划,越早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