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它让人们可以穿越空间彼此联系,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同时将自己的声音传送到千里之外,千山万水阻挡不了人们联络感情,交流信息。它经过不断的发展,被逐步地赋予了更多功能,从最初的发送文字短信,传递信息,到后来的可以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直到后来它可以连上互联网,这又打开了一个无比神奇多彩的世界。再后来的2G,3G,4G,手机的网速愈来愈快,各种各样的APP几乎满足了人们的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情感交流,知识获取等方方面面的需求。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地方。社会被互联网连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而作为互联网载体之一的移动手机因为携带便利,功能齐全,在现今社会发挥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广告被放在了移动端,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为手机开发,针对手机的广告费用越来越高昂,开发一款APP能够拿到的风投融资越来越高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说,功能越丰富,能够覆盖的人群越多,能够满足更多越来越多都的需求,影响范围也就越大。如果没有互联网,如果手机的功能没有这么发达,也许不会有现在那么多的低头族,不会在路上,在地铁上,在公园里,在餐馆里,在教室里,以至于在澡堂都是专注于那方寸之间的小屏幕上的人们。现今的大学生们有多么痴迷于手机呢?据我的观察,在上课时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在低头看手机,而不是看黑板和老师。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互联网的丰富多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越了现实世界。在现实上做不到的事情,在网上可以做到,在现实中不能被满足的需求,可以在网上得到满足。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分享性,它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不同领域的人可以彼此联系,可以相互分享文化与知识,它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大家几乎都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信息可以方便的传播与流通。与其说人们迷恋手机,不如说人们迷恋互联网。与其说人们迷恋互联网,不如说人们迷恋信息。人类天生就有好奇心,天生就有对信息的渴求。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信息,人类会陷入迷茫与恐惧。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人类才能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做出理性选择,规避风险,寻求最优决策。正是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推动着人类去探索外部世界,去获得各种未知的信息,才得以逐步揭开未知世界的奥秘。正是靠着不断的探索求取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才让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为人,才让智慧得以不断发展,人类自身各方面不断进化,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此外,作为自然界的三大要素(物质,信息,能源)之一,信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说明,人类的血肉骨骼是物质,人吃的食物转化成供躯体运动的能量,而神经系统生成各种命令信息并给身体各处下达命令信息,信息的在人体的整个体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没有信息将物质与物质、能量与能量、物质与能量联系起来,物质就只是死的物质,能量只是无处释放或胡乱释放的能量。而信息将他们联系起来,使物质有了灵魂,使能量有了方向,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巨大的作用。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拥有越多的信息,就越能够使人们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人类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给自己创造有利的生存竞争环境,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匮乏者就丧失竞争优势,处于弱势地位。这是贫富差距的一大原因。这也是现实世界中为什么人们会有信息依赖症的一个原因,因为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我们可能会和社会脱节,会和朋友失联,会错过一些发展机会。这是我们不能够容忍的。当课堂上的信息量小的时候,不能够满足我们对大量优质的迫切需求时,我们自然而然会选择信息量更大更丰富的互联网。我们不仅对信息的量有强烈的需求,我们更对信息的质有强烈的需求。对于真正适合自己的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我们更感兴趣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同学们为什么不关注?而是关注于手机?我觉得这不能全怪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所讲的与学生需要的产生了脱节,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现实点的来说,对于期末考试没有太大关系,长远点来说,这让我们觉得对于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影响比较小,大点来说很多已经过时了,很可能不适用于将来社会,所以我们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进行选择性的忽视,去自我寻找那些能够让自己当下快乐的信息,对自我长远发展有用的信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会做权衡,会选择对自己最好的东西。现在好好学习,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深深相信现在的努力付出将来一定会有回报,而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现在的学习让他们感觉很辛苦很无聊很折磨自己,他们不相信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只注重当下的体验,当下的感觉,当下看手机能够给他们需要的信息,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快乐,这才是重要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我们首先看生理需求,吃是生理需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手机现在可以定外卖,而且网上的外卖种类丰富,可以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味蕾与爱好。所以在上课的同学可能在想着中午吃什么好,然后通过APP下单。也可能在经营着自己的淘宝店,在关注着股市的动态,在做着其他与赚钱有关的事情,毕竟,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人才能生存,而慢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得有钱。其次我们看安全需求,大家虽然都大学生,是成人了,可是很多同学都是远离家乡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虽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值得信赖依靠的爸妈不在这里,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独立去做,而很多事情自己从未经历过,在这里我们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在手机上,我们可以和爸妈,老朋友,好朋友聊天,可以钻进或者躲进自己喜欢的书里,寻求精神慰藉,暂时忘掉外在的世界,以找到安全感。接着再看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群体,否则,缺乏社交,陷入孤独之中,感受不到爱与温暖,人类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甚至会让人们质疑人生的意义所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会让人类丧失活下去的信心。而手机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人们可以在上面与朋友,亲人,爱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情感,获得爱,安慰,和温暖。然后我们再看尊重需求。“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不争馒头争口气”。人们都渴望被尊重。虽然说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巨大的不平等。能够被人尊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拥有特别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更是穷酸书生一个,没有钱没有权没有社会地位,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在手机里,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可以逃避,逃避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平,逃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不被认可尊重,逃避各种外在的否定而获得自我的肯定。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可以打游戏,在游戏中消磨时间或者“自我提升”、“建功立业”,获得肯定、奖励与尊重。这种尊重一方面来自游戏世界的肯定,另一方面来自自己的内心安慰。最后我们看自我实现需求。现实中我们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办到的事,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主宰不了现实世界,可以主宰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体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在现实的期刊杂志上发表不了文章,可以在QQ空间上发表,或者在微信朋友圈上,博客,微博上,以及在各种贴吧论坛上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来是一种自我思想的表达,有些还能获得点赞认同,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在网络上可以发表各种自己的设计作品,有些好的作品就可能通过种种有效地传播而获得现实世界的认可。通过网络可以为现实世界的生活提供便利与指导,可以增加了许多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机会。所以不仅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实现自我期待自我实现,也可以将网络世界里的自我实现作为现实世界中自我实现的过渡,进而实现现实世界的自我实现。现在我们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市场为什么会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呢?就因为面临选择时,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们会尽可能地选取省时省力省钱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人们都不想浪费自己所拥有的包括时间、精力在内的各种资源,人们都想尽可能地以最小的风险最小的代价为自己谋取最大化的利益。市场经济是这样,学生上课何尝不是这样呢?既然学生们上课选择了看手机,而不是看黑板和老师,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信息量的大小,还是信息的质量,还是获取信息时心情,看手机肯定比看黑板收获的更多。但是我们也确实不能否认沉迷于手机或者说互联网的一些弊端。比如说:1.它让人们越来越懒了,不仅懒于行动,而且懒于思考。手机的丰富功能一方面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力,让人们可以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它让人让人沉迷于其中,少了很多锻炼身体的机会。还有手机现在正在取代人的肢体的一些功能,原来手是用来写字的,现在手是用来打字的。原来记忆主要靠大脑,现在手机拍照,录音,下载电子书,保存在手机硬盘里。让原本人们应该花功夫去记忆的东西交给了手机,长此以往,人类的大脑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休闲状态而退化。还有手机的互联网搜索功能,让人们遇到问题时不是先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是去网上寻找现成的答案,这种情况长久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2.它让人们之间的关系近了,也让人们之间的感情远了。手机上的QQ,微信,都加上自己的亲朋好友,联系很方便,很省钱,很及时,可是这种廉价易得的交流沟通因其廉价易得而变得贬值了,感情淡薄了许多。曾经的书信时代,“家书抵万金”“临行又开封”,一封书信,穿越千山万水,经过累月数次转手传递,其蕴含的感情不是现在的QQ,微信,短信所能比拟的。还有就是明明离得很近,却靠发微信来联系,而不是亲自的切身面对面的交谈。人们各自关注着自己的手机,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似乎不孤独却又孤独的很。3.它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长时间的关注于手机,剥夺了人们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加深了人们的近视度数。4.它让人们远离了大自然,丢失掉了很多感觉。花在虚拟世界的时间越多,花在现实世界的时间越少.问问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望望蓝天白云了?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有多久没有看着蚂蚁搬食的过程了?有多久没有好好的嗅一朵花的芬芳了?有多久没有在草地上打滚了?有多久没有追过蝴蝶了?有多久没有晒着阳光呼吸着夹带着泥土与青草味道的空气了?5.它打断了人们的时间,将时间碎片化。过一段时间,或许几十分钟,或者十分钟,或者三五分钟,人们就要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来电话了,来短信了,来微信了。它让阅读渐趋碎片化,不成体系,少了阅读完一本书的痛快感觉以及被作者精巧的构思、严密的逻辑所打动的感觉。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生活得少一些安逸舒适,但是会动的多起来,起身行动,用脑死思考。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不会和亲友联系的那么多,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朋友,但是一旦联系,必然是饱满的感情,一旦是朋友,那必然是真朋友。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多多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近视度数可能不会加深。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更加亲近大自然,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脉动。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更加专注的做一件事,不那么容易被分心。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更加认真的听课,做笔记。我可能会更多的把自己的随想写在本子上而不是打在手机上,丧失掉了当时写字的心情与状态。假如没有手机,我可能会多完完整整地读一本书。假如没有手机,我会省下一笔电话费和购机费。假如。。。。。。正如历史不容假设一样,生活不能假如。手机只会越来越先进,功能只会越来越丰富,我对它的依赖可能只会越来越深。那样好或者不好,鬼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