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错误事件在国际上和国内时有发生,造成用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药管理系统不完善、医务人员自身导致的风险、药品本身特点造成的干扰等,都可能是导致用药错误的关键因素。
【案例】
患儿因疱疹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单疱疹性脑炎”,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误将“阿糖腺苷”点选为“阿糖胞苷”,药师在调剂患者药品,以及护士在给药环节均未能及时发现,导致阿糖胞苷用于该患儿。在应用阿糖胞苷后,患儿出现了红疹、呕吐、腹泻、发热、大便出血等症状。意识到用药错误后,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挽救措施,症状得以控制,但患儿须接受长期监测以评估用药对其产生的远期影响。
以上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药品名称相似,即医院药品管理所说的“听似”药品,以致医师在电子处方系统内开具处方时发生错误。同时,药师和护士未能有效地审核处方、核对给药情况,未能在用药最后环节把关,导致错误给患儿带来不良影响。
筱妍给大家简单列出常见的容易混淆、临床作用相差甚远的药品目录:
不同医疗机构需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容易混淆药品目录,在医疗机构内广而告之,加强警示。有的医疗机构开始推出针对相似药品的警示管理措施,是减少类似差错的积极尝试。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加强用药核对,可将开药错误有效拦截,避免错误影响患者安全。
本文来源:筱研说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