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遗音”琴
作者:七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6313/fbd546ad6a3e31af.jpg)
深秋山下,月灑寒江。于万籁俱寂中,古琴声起,孤冷清扬……古琴,既是一种传统乐器,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意象。自先秦就有“士无故不彻琴瑟”之说,到了魏晋南北朝,古琴更是完成了从隐士好琴到好琴者皆隐士的意义转变。古琴哀而不伤,乐音悠远醇厚,不仅可将人带入深邃而富有哲思的意境,更成为了文人隐士的身份防识。
传说中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如今,这些名琴已杳然无寻。但当我看到“大圣遗音”琴时,耳边又响起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的《广陵散》,合着清冷的古韵,往事历历在目、逸人纷纷……
“大圣遗音”琴是现今唐琴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明皇奔蜀,太子李亨即帝位,改元为至德元年。“大圣遗音”琴是李亨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其制琴工艺与琴身用料都是最上乘的。
“大圣遗音”琴为神农式样,以桐木斫成,栗壳色漆,间以黑漆、朱漆修补。胎质为纯鹿角灰胎(因此琴身坚固耐久),漆面发蛇腹间牛毛纹断。(断纹和漆胎可辨古琴年代,《洞天清录》记:“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五百年不断,愈久则断愈多。”)琴面如弓,背有龙池凤沼,琴背龙池上方刻草书四字“大圣遗音”,琴腹两侧有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何为大圣遗音?这是欧阳修在《送杨真序》中所说:“舜与文王、孔子之遗也。”传先^遗音,其音色非同寻常。在琴的背面,龙池两旁刻隶书铭“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前两句是指琴音响亮清透,如同寒山秋月之清肃;后两句形容琴声犹万籁沉寂中的桐木爆裂之音。“大圣遗音”琴的琴音响亮清透、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富丽堂皇,非凡琴所能企及。
“大圣遗音”琴曾被当做“破琴一张”。此琴原为清宫旧藏,不知何时藏于南库之中。南库是皇帝收藏文物珍品的最大库房。当时,“大圣遗音”琴没有被放在古董房,而是存于珍品库中,足见其珍贵。然而南库虽为珍品房,却亦年久失修,雨天屋漏,泥水年复一年地从琴面淌下,不知过了多少寒暑,琴面已凝结了一层泥浆水锈,整个琴身看起来破败不堪。溥仪被逐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文物时,竟将此琴定为“破琴一张”,于是此琴又被弃置了二十多年。直到1947年,“大圣遗音”琴才被王世襄先生发现,后请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修理,将琴面的泥污水锈清磨干净,却见其面漆金徽丝毫无损,终于再现了这张中唐宫琴的庐山真面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