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10.17得到直播例会

2017.10.17得到直播例会

作者: 自然与大象吧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8:23 被阅读36次

    您好,欢迎来到每周二的得到直播例会文字整理版现场。

    罗振宇:

    这是得到的例会,每周二晚上八点。上一周也不算停止,我们还是说了一点内容,因为上一周正好是何帆老师产品上线,因为他要去美国,所以我们就让出去给他做上新的线上发布会。这周例会恢复正常。当然其实也不是很正常,因为我们的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到上海捞人去了,快刀从上海发来急电,说能不能在用户当中发布招聘启示。

    先说一下为什么开这么一个例会?不仅跟公司同事讲过去一周我们的运营动作,而且也要向我们的用户去讲。原因很简单,两点,第一,我们公司大了,实在没有那么大会议室,现在已经250人了,今年年底可能300人都撑不住,既然有这么一个技术版块,我们就这么做了。

    另外,我们公司一直想秉持一个运营方针,就是未来所有的公司本质上都是给自己的同事、所有的协作者以及用户赋能的平台。我打过一个比方,未来公司本质上就是在造人,不是造小人,是在造所有的人。

    本质上我们是在造一个城邦,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合作者和我们的用户都是在一个自由移民的城邦里面。所以秉持着这样一个态度,能跟同时讲的就一定可以跟用户讲,所以我们公司周二例会就是我们真实的例会,既跟同事讲,也开放给我们的用户。大家如果对我们公司感兴趣,你就可以旁听。

    今天晚上的例会是这样一个安排,因为快刀不在,我们先请脱不花给我们汇报一下过去一周运营情况和未来一周的相关工作安排。我会在最后跟大家聊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公司一直说我们是一家不讲规矩的公司。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公司刚开始就跟所有的同事讲,我们不会有一条管理规定,我们既没有上下班时间的管理规定,也没有什么KPI考核的管理规定。

    为什么“不讲规矩”,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今天我会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聊一聊这背后的道理。好,我们先请出我们公司的当家花瓶CEO脱不花跟大家聊一聊。

    脱不花:

    大家晚上好!我是脱不花,是的,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能成为一个花瓶,但是有一点侮辱花瓶的内涵。至今没有当上。罗胖是非常能激励我的,他一直告诉我说,我是一个靠脸吃饭的人。就这么想想吧!

    每次周二的直播例会对我都非常重要,这个周二尤其重要,因为除了要跟同事和用户沟通这周工作之外,我两岁的女儿乐意也是在这个晚上,因为她是见不到妈妈的,所以她要看直播。

    这次我两天没有看见她了,她跟外婆出去玩了,此时此刻我知道她正在酒店里看妈妈的直播。所以,每次的直播例会相当于也是我们家的一个家教时间,怎么说呢?对于我们这些在创业中的家长来说,已经完全放弃了试图去管教孩子这件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好像能给孩子做个示范。

    所以,我家闺女两岁,现在已经在家里会拎着包跟外婆说,姥姥,拜拜,我去上班了?她外婆问她上班干吗?她说我去做直播。

    首先介绍一下上周运营基本面,到上周日为止,用户已经1119万,达到这个数字的那天,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同志带着北京市非常多重要区县的领导,还有很多部委办的领导一行80多人来到我们公司进行了视察。

    当天因为罗胖在外出差,所以我代表公司向领导作了汇报。这件事情特别想跟用户分享一下,因为前不久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也带队到得到来视察了,我们向领导汇报了得到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怎么样通过互联网手段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前不久《人民日报》也专题报道了薛兆丰老师,说终于知识战胜了娱乐,一名北大教授的一堂课的收入赶上小鲜肉了。我们把这件事情也向领导作了汇报。

    另外就是我们告诉领导们,在现在互联网内容相对比较纷乱的时期,我们怎么坚持用头部内容和知识类内容为头部用户服务的,怎么样让身处全国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能享受到最好的知识服务。所以过去对于知识服务来说,市场上一直有一个误解,就认为过去做内容都是免费的,现在你们把内容收费了。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也多次说过,这个心法希望我们的同事们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事实上我们是把过去成本很高的产品用互联网或者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把它拉到了一个人人都可以消费的状态。

    过去你想上薛兆丰的课,肯定要考上北大进得了国发院才可以上他的课,现在一天5毛钱就可以享受到他精心为你准备的长达一年的课。不是把免费的收费了,而是把很贵的东西拉到一个人人都可以消费的状态。

    这次市长来视察听了我们的汇报说你们真棒,很多领导说我已经订了薛兆丰北大经济学的课。所以我希望各位不妨把这个消息跟你的父母去分享,为什么呢?我们这么一家创业公司,我们也没有特别豪华的福利给到你,我知道很多同事的父母并不知道你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工作,这个公司靠谱不靠谱,你这个单位能不能让他们安心,父母都是不知道的。

    那天我们运维的工程师跟我说,他只能跟父母说他是修电脑的,你跟他说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去做运维,父母听不懂,但是领导视察这件事父母都听得懂,所以告诉父母一下,让他们知道你在靠谱的公司工作,他们也很放心。这也是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情。

    上周我们周新增达到20万,日均日活85万,这个成绩都是近期的一个平均水平。我觉得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能说它是在一个阶梯上运行着。上周《每天听本书》,格外重推了一些新的书目,比如人人都知道的这本非常重要的书《万历15年》,《怪诞行为学》、《失败的逻辑》等等,很多核心的书在得到站内我们都会反复为大家提供各种形态的解读和导读服务。

    比如像《刻意练习》这本书,很多人不知道这四个字就是我们的订阅专栏作者万维钢老师首次翻译成中文的,在他翻译之前,根本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词,所以他不仅把这个概念带到中国,而且翻译了这个概念,在万老师的经营日课里面多次讲过这本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可以根据时间和这个选题兴趣的不同,可以享受不同的产品,包括不同的老师为你提供的知识服务。

    另外一个就是订阅专栏,上周成绩非常不错,一个是新上线的何帆老师的第二季。我们之前很焦虑一个问题,至少我自己很焦虑,很多人认为我们所提供的专栏就是一个对名人的消费,或者叫做大V变现。

    是不是大V变现?大家如果是粉丝心态的话,第一年给大V补上了这张电影票,大家对于大V的追随是不是也就差不多了?第二季大家对于这个门类的知识是不是还有持续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个大V是不是还有追随的这样一个热情?到底第二季表现怎么样其实才是反映一个产品的真实能力。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第二季更新的产品同时段去对比的话,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第一季的表现水平。可见如果说在我们的第一年得到专栏的运营里面,10万+是一个重要标志的话,第二年10万+根本不是梦,可能绝大多数专栏都会突破这个数字。他们的第二季恰恰得到了更好的表现,也得到了更好的用户认同。我觉得这说明戳破了很多外界的误会,既不是大V变现,也不是名人来捞一票就走,是一些非常认真的知识分子兢兢业业提供知识服务,获得了认可,这个服务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认同,才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成绩。

    特别值得一说的就是我们有一个第一季的内容,很多人都非常热爱的,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已经更新完毕了。在它更新完毕那一天我自己挺伤感的,也很震惊,虽然我是重度用户,但是我也没想到在一年时间里头,吴军老师居然给我们写了362封信。

    大家想一想,这可能不可能?说实话,我后来反省了一下,我跟我老公一年的通话可能都没有坚持362天,每天都有微信往来,我觉得都没有。一个人,一个这么优秀、这么牛的人,每天坚持给你写一封信,知识含量极高、诚意极浓,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个工作,把吴老师给大家写的信做一个精选,会出一本书叫做《见识》。你说吴老师这362封信到底说了哪些具体问题?说了很多的具体问题,是让我们得到一个具体的技术吗?不是,是让我们看到一个顶级的科学家、一个研究者、一个写作者,一个极优秀的投资人,站在世界的前沿,把他的见识原原本本传递给我们。所以我那天在一个非常大的微信群里面看到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他说我特别相信得到的所有品质和产品,我信任得到的产品,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一个能说服吴军老师来开专栏的公司,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品位是非常非常高的。

    第二天见到了吴老师,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了他,他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背书了整个得到的产品。所以对我们的同事们来说,应该意识到每一个老师不仅仅是我们合作的内容生产者,他们在市场上或者说在江湖上,每个人对我们的评价、对我们的信任程度、跟我们的合作程度、合作意愿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这家公司未来的走向和前途。这是特别要提醒我们每位同事的。

    说回到吴军老师,虽然他的《硅谷来信》第一季已经更新结束了。但是他居然在更新结束的时候,又给大家免费放出了一个超级大的彩蛋,我特别提醒他的用户,不要认为更新结束就结束了,我们有返场。对于很多第一季在第一天没有收他的信,没关系,我觉得这个内容是值得反复看的。如果你把第一季整个回翻一遍的话,还可以享受这个彩蛋。

    他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非常奇怪,他同时还是一个非常非常牛的摄影家,这次他受到了徕卡的邀请,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世界上顶级的相机镜头公司,徕卡有一个徕卡学院,只邀请全世界最顶级的摄影家,去用徕卡设备进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摄影水平。

    吴老师接到了这个邀请,前段时间他专门去到德国徕卡学院参与了这个大师班。我算了一下,如果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差不多十六七万人民币的样子。吴军老师把整个在这个大师班里学到的所有内容整理成九堂课程,在《硅谷来信》里面放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对他的生活方式感兴趣,或者对摄影和审美感兴趣的都可以看一下。你不能把它视为简单的摄影课,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审美课,为什么同样的经典,天鹅堡,人家拍出来是一个作品,我们拍出来只能发朋友圈,还得美颜。我认为他是以摄影的由头传递了顶级的见识,这个价值十几万的徕卡大师班吴军老师提供给大家了,感兴趣的话可以享受这么一个知识的盛宴。

    另外一个,在订阅专栏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发现最近订阅的同事有特别大的进步,不仅我们线上的产品做了非常精致的打磨,对于我们观点节点也做了非常精致的打磨。从何帆老师的发布会开始,到昨天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开学典礼,我们明显看到差不多一个小时到90分钟的直播里面,我们的同事是非常精心的对这60—90分钟的内容做了编排、设计和彩排。所以昨天刘润老师的上线成绩也非常得厉害。

    昨天直播期间就有8000多人加入到了《5分钟商学院》的这样一个行列里面来,我觉得非常非常了不起。

    另外一个值得一说的版块就是精品课,上周上新了王雨豪的演讲课,已经有3万人加入到课堂。任何一个有公众表达需求的人,哪怕你在同事面前讲PPT、在客户面前做提案,这堂演讲课都非常实用。

    这周四我们会上一个新的产品,在听书版块他是我们最早的解读者,就是张凯,张凯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面成长为听书非常优秀的解读者,这周四他会给大家带来一堂精品课,叫做《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大家知道,对于张凯这样的职业知识服务工作者来说,他不仅是出于兴趣阅读,他基于他的工作,也要完成快速阅读。

    比如他在《每天听本书》整个阵列里面,他个人已经完成了一百多本书,大家知道,得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怎么样既快速阅读,又有量,同时还能产出,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张凯讲这门课对于普通人价值特别大,因为他很年轻,他并不是像罗胖一样,人过四十天过午,前半辈子读了很多书,他现在把前半辈子没事的读的书做一个释放。张凯不是,他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他也不是名校毕业生,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掌握了一套快速阅读同时深度阅读的方法,所以他的这套经验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我觉得很多朋友都有会所谓的知识焦虑,知识焦虑这件事是个假象,并不是你有焦虑,而是你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也许你在学校里掌握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足以配备你的野心了,这时候不是修正你的野心,你的野心是非常对的,而是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你的学习方法可以匹配得上你旺盛的上进心,这样就能够消解你的压力。

    包括我们的同事,我想提醒大家,现在外界很多人说你们是不是进一步制造了知识焦虑?没这回事,我们是给那些最有上进心的人提供最新的方法,让他们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配得上他们的上进心和野心。

    我们阶段性有两个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每天听本书》或者得到的所有产品,我曾经反复地在各种场合强调,今天我觉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就是我们千万不要有一种错觉,像外界说的一样,认为你们只不过是把免费内容收费化了,你们就是内容公司,你们就是做内容的。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进入到这个行业,叫做知识服务业,但是请大家注意,它的重心是落在服务上的。知识只是一个细分门类,但是总体来讲它是个服务业,服务业就要有服务业的操守,要有服务业的责任心。所以服务业的责任心就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把我们用户体验上的全环节、全流程用服务意识把它做好。

    就像我经常说的,全世界大家都觉得餐厅的差异化程度最低,虽然中餐业非常庞大,但大家并不觉得中餐业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任何人只要有一个创始冲动同时勤快都可以开中餐馆。但是浩如烟海的中餐当中,只有一家公司价值高,就是海底捞。为什么他是这个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就是因为它把服务做到了极致。它提供了极好的服务,而服务本身构成了它的产品的差异化和用户体验的差异化。这就是反向,我们作为一个知识服务业来说,我们也是要用服务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在交付出去的同时,在上线之前,我们都要扪心自问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服务业,我有没有把它做好。

    这是跟传统内容行业很不一样的一个心法,因为传统内容行业,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出版等等,或多或少都有知识分子的“傲慢”在里头,他可能就是一种清高,我占领知识的高低,我站在知识的制高点,你懂不懂是你的问题,你不懂就要学。

    服务业是什么呢?你没有懂,你没有看,这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没有把这个产品用你最需要的方式、最符合你需求的方式、最符合你使用场景的方式交付给你。所以这就是服务业的道德,这是我们要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所以我反复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每天一个产品上线之前,都要分离出一个人格,一个小人儿出来,站在自己的对面质问自己,我作为一个服务者,我作为一个知识的服务员,我有没有把这个服务做到位。这个质问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所以我不得不说两个反面的例子,一个是昨天,昨天我们在《每天听本书》首页推了一个书单,这个书单极其简单粗暴的命名为《刘润书单》,刘润老师的知识品位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这张书单辜负了刘润老师。为什么?当用户一秒钟扫过这四个字的时候,用户能不能分别出来这是刘润作品的集结吗?还是这是刘润老师推荐的书单?如果我分辨不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根本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服务。

    进一步,刘润组合了一批书,建议你应该阅读或者了解,那么为什么?是因为这样书是经典,还是能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说这些书是你必须要学习才能够去跟得上刘润老师的专栏的?这些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那这些东西我们有没有交付给用户?没有,我们就是简单粗暴地把刘润老师推荐过的一些书做了一个集结扔在了用户面前,这就相当于服务态度最不好的餐馆,根本没有服务意识。不行啊,同志们,我们还是要本着服务业的心态,装盘有没有装漂亮,如果用户是糖尿病患者,我们有没有把免糖这件事写在菜单上,上菜的时候能不能轻手轻脚地拿到用户面前,用户能高高兴兴地把这盘西红柿炒鸡蛋吃完。守住本份,你就是有价值的。

    黄老师写《海底捞你学不会》,我觉得真正内涵就是在这儿,很多人可以学很多花哨,海底捞可以跳着舞拉面条,很多人都可以这么学,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海底捞等位的门口可以吃瓜子,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守住了这个本份,不是因为他有这个花活。为什么很多人学不会?因为他们只学了这个花活,而没有学到本份。所以希望大家退一步,退到我们的本份、退到我们的基本点重新思考这个工作有没有做好。

    今天在直播开始之前我看到我们的同事已经改了,今天的书单也做得特别糟糕,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更改之前,这张书单的名字叫做《大公司的经营之道》。我说这是最传统、最不动脑子的传统内容人都不可能这么起标题,既没有对象感,也没有服务意识,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甚至连标题党都没有做到,那就说明我们没有想去做服务,要发自内心的。我可能觉得这是我的一个任务,出一个书单,好,书单上去了,完了。这是不行的,我并没有提出一个要求你才华横溢的要求,我只是希望大家两条,第一条,回归到服务业本份去思考我们应该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个动作,怎么样去做。第二件事情,就是当你没想好的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个动作,就是呼唤炮火,这是任正非的一篇文章,叫做《站在一线的人呼唤炮火》。

    我这两天每天工作都在18小时以上,但是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没关系,我可以长时间这样工作。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同事当中,站在一线嗷嗷喊呼唤炮火给我支援这种劲头变少了。我每天都很恐慌,这种情况变少了,到底是我们团队能力变强了,他根本不需要喊我了,还是说我们变懒了,或者说我们团队变大了,大家变得不那么可爱,觉得不敢这么做了?

    我觉得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是叫细思极恐。所以在公司创业的第一天,我就跟当时的七个员工群发过一个邮件,我想告诉大家,我不想当一个119似的CEO,就是我天天替你干活。我作为公司的资源枢纽,你最好把我当114来用,我是一个查号台,我为你匹配所有资源。但是呼唤炮火的工作你得在一线做,查号台你也得拨,如果你都不拨的话,怎么解决问题呢?

    所以我们公司从来不会用KPI的方式硬性要求我们的同事,因为所有KPI至上的公司最后都变成挺邪恶的公司,因为最后都会造假、欺骗用户、欺负合作伙伴。我不想这么做。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没有KPI的情况下怎么把事做漂亮?一个是回归本份,第二个事就是呼唤炮火,寻求帮助,这种帮助有很多方式,甚至我经常简单粗暴骂同事,太傻了,这个问题你还问?但是这个反馈对你来说肯定是有用的,因为我至少起到了一个参谋和验证你想法的作用,如果你需要这个验证你就得及时喊,所以这是我要跟大家强调的。

    像我刚才说的这两个例子,完全没有服务意识的产品绝不允许上线,这跟产品绝对值水准的高低都没有关系,就是我们有没有守住一个服务员的本份,一个上菜的人的本份。

    最后说两件事情,是需要我们今天看直播的用户来帮助我们的。第一件事情,待会直播结束之后,大家可以看到首页我们在推出一个活动,得到有非常好的、我认为是全市场最高净值的用户,就是这些有影响力、有学习力、同时上进心很强的用户,这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比如像今天看我们直播的用户,肯定是很愿意支持我们的。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Q4我们有一个核心任务,就是怎么样能够服务好你们,让每一个用户愿意把得到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因为从得到的整个成长来看,我们也几乎没有做什么市场投放,就是老用户推荐新用户、带动新用户,得到成长到今天。我觉得这个优良传统是特别宝贵的,所以等一下我们在首页会有一个活动,在《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里面,每个人成为听书会员之后,你都可以任意给六个朋友分享这个听书的资格。这个活动详情在首页会有,拜托大家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面,如果你觉得合适以及不麻烦的话,可以把得到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尤其是听书的用户,你就可以把这个听书卡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也来试试,和你一起学习。

    如果你愿意再多花一点时间的话,告诉他们得到是什么,那我们就非常非常感谢大家了!

    第二件事情,现在在直播的主讲区,我们同时会放出几份招聘的说明。最近快刀非常的焦虑,现在他已经到了神经病的程度,任何一个行业的会议或者任何一个活动,快刀都特别愿意参加。我特奇怪,我说你原来不是宅男吗,现在怎么跟交际花似的?他说特别简单,我就是要挖人,我要到所有的行业会议上看一看有没有我们需要的团队。如果你本身就是我们要招聘的对象,或者说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或者你不知道身边有没有,但是你的朋友圈,咱们叫做六度空间理论,总会有这样的人,麻烦大家帮助我们,把这个招聘的说明发到你的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上去,如果有定向推荐那就更好了,得到在火速地开足马力为大家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特别需要新的同事能够加入我们,如果大家觉得不麻烦的话,也拜托大家能够帮助我们去扩散这个消息。所以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一些内容。(可在拉勾网搜索招聘信息)

    刚才我说的关于产品服务方面的问题,希望我们的所有同事能够引以为戒,这些反面的案例,听书组的同事也不要不高兴,我会时时刻刻提出来去提醒你们的。

    招聘说明我们已经发到直播小框架下面的主讲区里面去了,大家可以看一下。招聘方向基本上是两个大方向,其中有一个方向我是懂的,就是我们的运营团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专门用来做用户运营的合作伙伴,你在互联网公司有丰富的线上线下的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的经验,能够把用户从一个新用户到成熟用户好好伺候好,如果你有这套手艺的话,欢迎来。列了一堆标准,最后有一条叫做“你不用都会,你会其中一样我们也行”,所以欢迎大家能来,你会跟一个非常优秀的运营团队一起工作,毕竟运营得到这么一个产品嘛。

    另外快刀希望找到的是产品技术方面的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请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招聘说明就可以了。拜托大家!

    罗振宇:

    好,接下来这个例会我跟大家叨叨几句。我们公司经常是得意洋洋地说,我们是一家什么规矩都没有的公司,我们公司只有一条管理规定,那就是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管理规定。

    这一点说实话我们在和很多同事包括外面的很多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大家还是表示费解。我今天就把底牌翻给大家看一看,为什么我们这么想、这么做、这么喊,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首先一个原因,这个公司也不是一直都敢这么喊。最早期的时候,没敢这么喊,可能这家公司长到一定的规模时,这句话我们也要重新打脸,收回,也要制定一些规定,但是我们总希望那个时间点来得越迟越好。

    为什么?第一点,我们毕竟是一家找到了核心算法的公司。最近我们可能要推出一个精品课,当然我说的这个最近可能时间很久远,因为他住在加拿大,我们那个团队死盯着他一定要把这个课题做出来。这个课程厉害得不得了,我只说一点,他表述出了一种叫做“万能成功法”,听着像成功学,还真不是。他其实就是讲任何一个人成功,或者一家公司成功,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借用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等于MC平方,你就把E看作那个成功,M是核心算法,C平方是大量可重复的大概率动作。

    我先跟大家讲一个前不久我们吃饭的时候,跟谁吃饭呢?跟马东团队,马东的合伙人穆迪,我们两个公司非常好,经常交流。他现在在做喜剧,像他们的《奇葩说》就做得非常好。我发现他们的做法和我们的做法有特别神似的地方,就是你看中国市场上有很好的喜剧,但是它的出产稳定吗?不稳定,但是你看马东团队的做法是什么呢?请美国最高水平的喜剧学校教授,把整个课程体系搬到他这儿来,就培训员工。整个国庆假日,他们公司都没休息,就是在培训。

    我就发现我们两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虽然我们都在做内容产业,但是我们从来不迷信创意。创意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复制的,你这部戏好了,下一部还敢说好吗?多少影视公司过眼云烟,像流星一样从天空中划过,不是没有创意,是创意不可持续。但是我们总得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内容产业是有规律的。请注意,我用的词是规律,不是规矩。就是摸到那个最核心的规律,你比如说喜剧,就是让观众发笑,按照经典的课程,就是六种方法,那是套路,这个套路不是一部戏摸出来的,是美国人在现场脱口秀也好、电影上的喜剧也好、电视剧的喜剧也好,摸出来的。所有的笑点不外乎六种套路,然后大量重复。马东这家公司一旦把这个规律摸到了,大量重复,这就非常重要。

    所以世界上的成功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有人会说两块钱买彩票,万一成功了呢?创意界有大量这样的人,这种好运气,我自认为,我这一生,上帝又没摸过我们的头?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呢?我们想的是挣一块钱或者一百块钱,就是大量可以去挣到这一块钱、一分钱,只要你重复的量足够大,那成功就是必然。

    这个时代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命运方法,有人说知识经济、有人说创意经济,不管了。我都认为我们仍然处于工业时代,工业时代核心的天条就是找到一个好东西,然后大量地重复它。比如说可口可乐,它有什么基础含量?不就是糖水吗?世界上著名的公司,你别以为这背后没有含金量的,大量重复的那个创造力在那里。

    对得到也是一样,我们大量重复的那个东西非常简单,就是为用户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工具,替他省时间,让他高效率地拿到他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就这么简单。问题是怎么让他大规模地重复?我们通过产品一次又一次地以稳定的品质来交付这样的产品,这是我们唯一该在意的地方。

    回到今天的主题,为什么这家公司我不讲规矩,但是要讲规律。但核心算法定下来之后,我们所有的摸索是围绕可重复,能够工业化地打造自己的能力,我们能够把自己交付产品的水平稳定在一条线上然后稳步提升。

    刚才脱不花介绍的《每天听本书》书单上线,我打击挺大的,至于哪天哪个产品挣不挣钱,上新效果好不好,这个倒无所谓,因为这个叫一城一池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团队的核心水准能不能维持住,这是一个工业化组织的最基本追求。

    为什么我说没有规矩?因为这个准心不能偏,用任何手段达到这个准心都是这家公司需要的。我一旦定下来什么KPI,KPI怎么定?要么要的是销售额,要么是产品上线数量,每天节目的分钟数,那个定下来都是要把核心目标拉偏的,为什么这家公司不能有规矩?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我有一个最核心的目标,要永远不偏离。所以不能用任何规矩来打偏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第二个道理,为什么不能讲规矩呢?因为这家公司和别的公司不同,刚才我们在讲可口可乐也好、阿迪达斯也好,它面对的对象是物。可是得到这个产品,我们生产的所有原材料也好、面对的对象也好,全部是人。

    有一点我必须跟大家讲,最近我出去转了一圈,参加了一些活动,包括像木心美术馆第二年大英图书馆的特展,来的都是中国文化界的名流,我特别震惊。在那个场合,那天几乎无一例外,中国文化的名流,什么艺术馆的馆长、演艺明星,无一例外都是得到用户。

    我这次转回来之后,我真的敢讲得到用户就是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那好,我们面对的两端,我们的用户是这么高的水准,我们合作者的老师是那样一个水准,都是吴军、薛兆丰老师、宁向东老师、何帆老师,包括昨天直播的刘润老师,都是这个水准,我就不一一念了。所以这家公司为什么把自己定位为服务业?这次在木心美术馆,陈丹青老师和梁文道老师说我们做得好,我说你们都别夸我,因为你们是知识的原创者,我们就干一件事,知识送外卖,大师傅把菜做好了,我们就干一件事,让用户以最低的价格、最高的效率、最热的温度、最好的服务态度送到你面前,就这么简单。

    做服务业的人,我们特别讲究的就是规矩有啥用?所有服务业的人定的规矩只会让服务降低,只会让人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丧失灵活性。

    这两天脱不花和团队开会时反复强调一个事,就是千万不要一刀切,在公司这个规模的时候,我们至少还有能力保持一事一议的能力,千万不要拿什么规矩来说事。我就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多送外卖的,送到你手里之后,会说一句“能帮我点个赞吗”,“能给我打个五星好评吗”,他提的这个要求我特别能理解,都是奔生活的人,他希望往前奔一步。但是所有接到这个要求的客户,你可能会按他的指示做,但是你不觉得心里低看了一眼这家公司吗?他定的这些规矩也都是善意的初衷,但是结果呢?结果就让我知道,原来你这家公司定的所有规矩都是让你的员工或者是你的服务体系里的人出门丢人现眼。

    所以我们在服务于人,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为什么不能定任何规矩?就是这个道理,一事一议,没有任何规矩可言,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能一刀切,这是为人服务的核心诉求。但是这么大规模的产品分发,我们做不到对用户也是一事一议,这个产品我们天天给你个性化定制。那就靠量,靠我们方方面面的产品来服务你的需求。

    比如我今天就遇到一个选题,几经思索,我觉得我还是要,而且以一个很高的价格去要,就是说中国每一个省的山川形势。你说我又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我为什么要搞清楚每一个省的山川形势?我觉得这是很多中国人对一个祖国的知识盲区。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山东和山西,那个东和西是以什么山为界限?太行山,你知道太行八径么?为什么苏州北部的虎符关特别重要?我觉得这是不是用户感兴趣,后来我想一定要这个产品,只要我能拼接这个产品的阵列,就能服务到需要它的用户。这是我们给用户提供的。

    对于合作的老师来讲确实就是这样,我最担心出现的一件事,这是我个人心中的噩梦。万一哪一天,我们任何一个同事在和我们任何一个合作伙伴或者是合作老师打交道的时候,讲出了一句话,“这是我们公司规定”,哎呀,那我就五内俱焚,这是什么公司规定?老师的任何诉求你都要站在他的立场上帮他解决,你凭什么用一个无聊的所谓规定把他打回去呢?这就是我们不设立一个规矩的原因。每一个人,你是我们公司的同事,你在面对我们的合作对象、你在面对我们用户的时候,你就完整的代表了这家公司,千万休想把责任推到别人那去。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脱不花接到了一个邀请,有一个公司开业想请她去。对方可能是出于客气,那个话其实说得没毛病,就说如果能请到你,我们某总就会特别高兴。你看,这个话作为一个邀请对方的嘉宾,应该算很礼貌吧。但是我们从旁边听到这个细节的时候,心里就会琢磨一下,这家公司的员工也就那回事,他们所谓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某总高兴,他不是为了这家公司好,也不是为了这家公司的服务对象好。我们就会低看他一眼,就这么简单。

    所以这是一个创业公司的特质,每一个人代表这家公司完整的界面在和外界打交道,而不是在为某一个小坐标,哪怕这个坐标高大上到了它是公司一个规定的程度。所以,这是我们特别害怕的一件事情。

    我们公司很多同事在和外界打交道,偶尔这样的案例也有,我觉得这个事应该这么办,但是我们另外的同事就不同意,不也没办法,你谅解我一点。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跟协作者发生问题的时候,这句话特别容易出口,我也特别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是我们公司应该有的风度吗?这是一家创业公司应该说出来的话吗?所以没有一个规矩其实就是授权给我们每一个同事在面对协作伙伴时你是统一的界面。这是我们小公司的一个优势,也是我们服务于人这个产业最大的一个特点。

    最后我想说一点,正好明天十九大召开,我也说点高大上的事。这两天我跟李子暘老师正在配合讲一期节目,有一个词叫“实事求是”,我们中国人都不觉得这个词多了不起,因为这个词已经说了快40年了。你看中央党校门口石碑上都写的实事求是,我们党最高的理论机关刊物都叫《求是》,可是你真的从人类历史上无论横着看还是纵着看,实事求是其实是极其难得的机缘。

    简单的说实事求是不就是摆脱空洞的理论争论,我们从现实出发制定一个对策或者策略,真正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问题,这不就叫实事求是吗?有什么难的?我告诉你,天大的难题,我们就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们举美国。美国政客互相争论的是什么问题?该不该堕胎、要不要禁枪、对同性恋怎么看?这是美国最重要的问题吗?当然不是,美国人自己也很困惑,政客天天就吵这些事。真正美国的基础建设怎么改善、美国的核心国力应该怎么解决,这些真正的事没人讨论。大家讨论的都是那些你对同性恋怎么看,然后来争夺选票。

    我告诉你,没办法,民主政治就是这样。为啥?你在美国当政治家,你也只能这么干,为啥?因为实事求是的要求特别高,它要求准确地定义问题,然后找到方法,你就会发现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动员工具。比如说我们讨论在美国怎么修高铁,这个问题拿出来不是不可以争论,可以争论,但是高铁修完了,这个问题就消失了。我动员了半天,我作为一个政治家,你会发现我没有持续的动员武器。这是一条。

    第二条,我说怎么在美国修高铁这个事,老百姓哪有主意?大量的人就不吱声了,觉得这事跟我无关,所以我动员的效率就差,效率差、时间又短,我怎么会选择这种题目?我应该选什么?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专家,而且这个问题争论一万年也争论不清楚的问题,我来站住立场、动员选民,当然效率高。这是人性,只要是那套政治制度,就很难实事求是。

    就像美国现在全国上下在争论,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是不是俄国背后推动的?苏联当年那么强大都推动不了,何况现在?明白人能信吗?中国历史上也是一样。明代有大礼仪,东林党、阉党争的事是大事吗?不是,为什么要争呢?因为方便站队,它不是一个我们真的是基于这个集体的福祉,我们要定义出来的目标,然后想办法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中国人真的特别幸运,在过去的40年里,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确实是揪住了实事求是,为什么?因为前面的动乱,意识形态的争议,中国人搞烦了。所以,我们就在想,这个国家怎么搞好?不是没有争议,可以争议的,我跟李子暘聊的时候,就提到一个问题,前些年中国高铁通车的时候,温州就出事了,大家迅速争议,高铁要不要这么高的速度,中国高铁到底有多少自己的创新性?立即就决定把高铁的高铁速度降下来了。

    但是今年大家发现没有,铁道部偷偷地又把高铁速度提上来了,最近没事,高铁已经运行这么多年,安全性已经被证实了,OK啊,争论就结束了,全民的意见就可以统一了。当年中国加入WTO之前,那专家学者那争论热闹着呢,要不要加入。加入了,证明不错,问题解决了,争论就结束了。

    所以你看实事求是并不是排斥争论,而是它有一个核心的目标可言。所以,我刚才说的这一大套,我就想发表一个感慨,明天早上十九大召开。回望过往40年,中国在这40年的历史阶段获得了一个实事求是的全国性上上下下的认同,真的是好难的历史机缘。中国今天的发展能到这一步,跟这个是绝对相关的。

    我们不扯那么大的事了,就说咱们公司,我为什么要给大家定一堆规矩呢?这些规矩每定一个,都是妨碍我们实事求是。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希望来到这家公司的人都是高学历,最好都是博士。你定了这个规矩,你就让那些,比如说脱不花就没上过博士,你不就把这些机会放掉了吗?大公司我理解,他们那么大的盘子不定规矩不行,但是像我们300人不到的公司,定什么规矩?一切咬死核心目标不变,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最好的知识服务产品,让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并以此为骄傲,这是我们唯一定死的目标。顺带一个目标,我们要把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者全部变成我们的知识合作伙伴,只要这两个目标不放弃,所有的规矩全部给我让道,都可以一事一议。

    所以我们这家公司强调的不定规矩,目的并不是说我们要乱来,而是我们要盯死那两个目标不偏离。所有的规矩都是为目标服务的,那既然在这个一片乱流的时代,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前方的路具体该怎么走,我们深深知道我们脚下都是一片流沙,为什么要用规矩来指导我们呢?为什么不用这两个我们已经想明白的目标来指引我们呢?

    好,这就是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内容。九点了,今天的例会到此结束,再次拜托大家多多支持得到,多多向自己周边的朋友推广引荐我们得到,全体团队对各位无上感激。谢谢!

    原文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0.17得到直播例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c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