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里的那座城

作者: 古小典 | 来源:发表于2016-04-23 23:57 被阅读26次

    我问过一些人,你愿意留在北京吗,他们都说不。

    “可能我毕业后会去一个二三线城市生活。”

    “北京的气候太差了,污染还这么严重。”

    “我想回家。”

    ......

    在延庆

    虽然是北京人,但是我生命的前19年都在延庆度过。我们那里的人进城区上班上学办事游玩,都会和别人说“我要去遭北京”,乍一听好像延庆属于河北一样。大概这样的说法,来源于“距离”:远郊区与城区的距离,偏远与繁华的距离,相对闭塞和相对开放的距离......

    我说我是北京人,但是我说话不带一点京腔,着急时说家乡话别人还以为我是天津的。我说我是北京人,很多人大概就会脑补我穿梭在CBD摩天大楼和皇城根儿小胡同的画面,但我前19年的人生经历,不在这样的地域,不属于这样的文化氛围。我熟悉的世界,是一个出门可以看见山的世界,是一个走上街就会碰到熟人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相对单一的世界。

    北京真的太大了,2000多万人的一座城,每个人都有他的来处。而城市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一个家?一个熔炉?一个如水冷热,欲望飞扬的集合?

    昨天,一个朋友说起家,他觉得一个人所认为的家,不过就是自己住的地方和周围几个街区,不会想的更远了。似乎真的是这样。别人要跟我说起“家”,我大概会想起那座十多年的六层楼房,还有它前面狭窄的水泥地。再远一点,也就是南面有一个很大的公园,北面是一条东西向的街道。放在卫星图上看,不过是指甲大的地方。

    它离喧嚣很远,但它也是北京。它没有特点,但它也是北京。它不会被很多人看到并记住,但它也是北京。

    北京有无数这样的地方,它们也同样在转动。人们在这些地方演绎着不同名词与动词:“家庭”“爱恨”“融入”“逃离”......

    城市的宏观概念,由这些微观的名词与动词构成。

    在望京

    朋友圈里经常有一些标题党类的文章:“在北京必须要做的一百件事”“在北京必吃的五十家餐馆”......有的我还真耐心地看完了,但发现自己玩过的吃过的不超过四分之一。一个原因,自己确实不好吃好玩,吃的,更痴心于家里的味道,玩的,去过的好地方会反复去。

    再者,这些“一百”“五十”,根本不足以概括一个城市的复杂性。你不会知道地铁站里和你擦肩而过的人有多少故事,你不会知道路边的杨柳已绿过多少茬。

    一个人,也可以活出一座城市的风景;一棵树,也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轮回。

    在北外

    北京是一个万物升腾的地方,不知休息。它的地铁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趟,它的路上同时跑着数百万辆车。它发着热闪着光,冷着里面的很多人。它撞倒边缘化,撞倒政治不正确。

    我有时觉得,它急于去完成太多,而越发精致得可怕。它古老,但不够人文。

    庆山曾说:“一座好的城市,应该适合步行”,而高架桥下的狭窄人行道,居然还是分出了两股人流。阿多尼斯评价北京,自然和城市的关系不够协调,他不知道十多年前,站在西直门就望不见西山了。

    有多少人想来,有多少人想走。有人想遇见被欲望占领的符号,有人想逃离被规则捆绑的生活。

    浮生里的千万面孔,冷热阴晴。

    在央美

    冯唐曾在文章里说,换个城市就像换个裤头一样。我要是什么时候能说这样的话,大概内心就真的比较牛逼了吧。只要愿意,哪里都是居所,哪里都是家。

    如果真有那时候,城市对我的意味又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生里的那座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h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