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管理大师得鲁克曾讲过的一个故事:
三个年轻人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一位老者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回答说:我正在砌墙。
第二个人回答说:我在为养家赚钱。
第三个人回答说:我正在为教会建造一座大教堂,让信徒可以在此拜神祈福。
几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成了设计师;第三个人呢?则成了大企业家。
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起点,做同样的事情,却有如此大的结果差异呢?
直到后来当我了解到认知的概念,我才明白。
第一个人通过砌墙,看到的只是砌墙这件事情。
第二个人做的是砌墙的工作,但认识到是为了家人的生计和幸福,有了做这件事情的内在动力。
第三个人虽然也在是做砌墙的工作,但他不但认识到的这件事情未来能产生的结果及带来的影响,同时赋予了做这件事情更深远的意义。
由此可见,认知对一个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你心里有怎样的世界,就会走出什么样的未来。
那什么是认知呢?
从概念上来讲认知是人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强化,并组织成为一种可以指导自己行为、情绪的心理过程与思维结构。
认知的直观表现就是,你对自身经历的事物,是怎么看待、怎么选择、怎么应对的。
认知是没有对与错之分,但有高低与层次的区别,有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的区别,要提升自我认知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
当大量的信息进入你的大脑,你才能有选择性地去过滤和使用,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你自己的认知。
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了解新的信息、学习新的事物才能积累、沉淀并更新个人的认知,让你的认知时时与时俱进,给出最正确和最有用的指导。
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从地球是水平的,到原来地球是圆的,再到地球只不过是浩渺宇宙中的一颗粒,你可以想象认知是没有边界的,有太多的未知,这些未知让人有一种敬畏之心,唯有不懈地去了解去靠近。
而且你会发现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认知也会发生变化,过去你认为的真理,其实不过是那时的真理。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不要指月亮,如果不小心指了要虔诚地作揖,请求她的原谅,不然晚上她会到你的枕边割你的耳朵。年幼的我们,奉为真理,小心翼翼,虔诚又虔诚。
现在想起这件事情,当成笑话来讲,才恍然发现,我们的认知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了解到新的东西,有了更准确的判断之后,会自动去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但我们也会经常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固执的人,一个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他那里就是讲不通,讲了也听不进去。其实是因为他的认知来源于他单一的经验和知识,但他认为那就是全部的真理。这是多么地可怕又可悲。
要时刻提醒自己,在接触到新的观点时、与他人意见有分歧时,及时地对自我进行省察。
我们要时常问自己是怎么想的,了解自己想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分析自已当时是如何看待思考结果的,是否有调整和改善的余地,然后持续地进行纠正和完善。
有些认知是可以通过知识体系的更新去,但有些认知是一定需要自己通过行动去验证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我想起了《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马问牛伯伯:“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小松鼠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把他卷走了。”
小马一听没主意了。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只好回去问妈妈。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但牛伯伯的建议并没有错,小松鼠说的也没有错。
每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仅仅是通过自身的经验给予的建议,我们需要自己去验证,然后完善自己原本的认知体系。
在这样不断地完善当中进行了认知的提升。再将认知应用到新的行动中,形成一个闭环,在一环一环中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愿我们都能心中有大厦,行动如小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