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美剧是《老友记》,最爱的角色是菲比,她虽然奇怪但却真实风趣,几乎没人会讨厌身边有一位这样的朋友,菲比式的幽默可能是刻在骨子里的,大多数人学不来,但幽默绝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些年润滑剂渐渐出现了新形式,叫自黑。
跟擅长自黑的人在一起会感觉很轻松,他们既能用有趣的方式化解尴尬,也不伤及他人,他们不端架子,也不玻璃心,跟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互相调侃,的确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我的朋友L是个自黑小能手,上次参加语音授课的活动,对方想让L开场前唱首歌。讲真,L唱歌太一般,不想露怯,但对方盛情难却,也不好过于严肃的拒绝,于是L开启了自黑模式,“我唱歌,就相当于在清场,大家都吓跑了,没人来听课啦。”用自黑的方式既给自己打了圆场,也给对方退路,毕竟是为了听课效果考虑,谁也不想出现什么闪失。
能利用好自黑式幽默的人,情商都比较高。幽默有很多种,有人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或者公众人物开涮,有人会用特殊联想对接一个更新鲜逗趣的话题,有人喜欢拿身边的朋友调侃,有人喜欢简单直接的讲笑话和段子,但这些幽默方式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影射到他人或者因跟他人看法相左引起争端。自黑却能避免这样的问题,放低自己的身段,拉近关系,即便是嘲讽也是指向自己,说不定还在无形中抬高了他人。
自黑有很多妙处,但它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而已,自黑背后能透露内心的真实声音。
有人说喜欢自黑的人自信又内心开阔,我觉得确有这样的可能。有人因自卑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更倾向于展现自己好的方面,而自信的人不会因为某一个特质的瑕疵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主动向别人坦露,也能轻松处之,从这个角度来说自黑的人更有可能来自自信的群体。
但这并不是全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自爆“黑点”的行为是一种坦露,但这种坦露有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担心被他人戳中痛处,不如先自我揭露,既然已经公之于众,就是在说明“我有自知之明”,而他人便不忍心再次揭短,对自黑过的人大家总是会更多包容和怜爱,哪怕心中有千言万语,也是没办法对一个“自我检讨”过的人不依不饶了。
再则,这种保护还体现在它帮我们躲避了糟糕结果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内疚感。有个身材微胖的姑娘总是自黑说自己是个大胖子,不会有人要,注孤生,朋友要帮他介绍相亲对象,她不问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先自黑,论调依旧,“我太胖,对方如果不是唐明皇,没戏”。相亲无果,想必跟微胖姑娘料想的一样,因为在见面前就已经合理化了相亲失败这件事,并为之找到了“确凿”的理由——胖,当真面对如此结果的时候,内心便不会有那么多波澜起伏。在糟糕结果出现之前自黑,是为自己的失败提前解围。
自黑是一种讨巧的自我保护,但如果自黑成为了一种自动化的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的行为风格和自我认知。
有人会担心如果不能用自黑式幽默来让朋友开心,那么朋友可能便会不喜欢你。那些在KTV故意唱歌跑调夸张舞蹈让你捧腹的,那些扮丑拍照发朋友圈让你吐槽的,那些在饭局酒局上用各种时兴的嘲弄自己的,总是会在某时某刻博人一笑,当朋友们想起你,或许第一个就会想到你出色的自黑。你是人堆儿里的谐星,你的任务好像就是负责让大家开心,这就像是金.凯利严肃刻板了起来,有人一定给差评说不值得票价。当自黑从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转变为一种不知不觉间的习惯性“取悦”或“讨喜”,自黑已经不再纯粹,而喜欢自黑的人一定也是痛苦的。
自黑的人总是自以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是夸张放大自己的某个不算优秀的特质,再说上几句俏皮笑话而已,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渐渐地,不断重复的自黑部分像是逐渐融进了血液里,你对自己的认知会开始摇摆,对自己的评价一路走低,谎话说多了自己会信以为真,自黑多了会看不起自己。你以为自己很清醒,但你会渐渐看不清。
比起评价自黑的人是自信的,我觉得他们更有可能是羞赧的、不愿显山露水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害怕登高跌重,也担忧赞誉背后充斥诋毁,那不如就放低自己,用自黑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亦不再高看自己,甚至在一声比一声高的自黑当中渐渐失掉了再搏一把的勇气,不如就这样吧,不如就接受这个远不及完美的自己吧。
谈及此处,不免觉得习惯自黑的人有几分可怜。
毕竟,自黑不过是一种人际关系润滑剂而已,它决定不了别人是否喜欢你,但自黑多了倒是有可能真的对自己都喜欢不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