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为什么会分叉
1、比特币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POW,proof of work),每一个区块的产生都需要矿工通过计算Hash函数,会消耗很多时间。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来说就是矿工一起做算术题,做最快的那个矿工就能拿到出块的权利和12.5个币的奖励。
2、区块的大小限定在1M以内,当交易量越来越大的如今,1M已经无法满足十分钟所产生的数据量了;
3、结果是很多的交易未能被及时打包,区块0确认,等待时间可能超过24小时才能被确认。
有的小伙伴看到自己的交易是0确认,不知所措,以为是丢币了。
4、作为比特币交易者如果想要交易更快被确认,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交易手续费,这么一来,手续费会越来越高,受伤害的是大批的用户。
5、其实,以上问题很早就有人想到了,而且一直在讨论,希望形成多方共识,给出一个多赢的解决方案。BCC、BTG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11月中旬的分叉,则被认为风险最大的一次。
以矿工为代表的BU和以技术为代表的core发生了分歧,BU提出来要求将块扩展至2M,而core则认为采用了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实际上区块的大小已经到了2M,没必要扩展。最后,2x支持者中80%放弃了这个扩容方案,原定的11月中旬的分叉暂时搁浅了。扩容的方案虽然暂时搁置,但是比特币交易速度问题依然存在,用户的痛点暂时来依然很痛。
既然,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和区块限定大小存在诸多问题,一定有更好的证明机制来拯救区块链世界,Duang!是的,早在2011年就已经出现了权益证明机制(POS:proof of stake)。不过,权益证明机制似乎并没有成大的气候,与这些项目的格局有关,具体原因不去赘述。当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被提出来的时,比特币的这些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到底是什么?
可以将整个网络看作“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mpany, DAC)”,去中心化表示每个股东按其持股比例拥有影响力,51%股东投票的结果将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通过及时而高效的方法选举出一定数量的授权代表,比如bitshares的授权代表是101人,而eos的授权代表仅需要21人。在已经运行的比特股网络,获票数最多的前101位代表按既定时间表轮流产生区块。每名代表分配到一个时间段来生产区块。所有的代表将收到等同于一个平均水平的区块所含奖励或交易费用作为报酬。值得一提的是,比特股是目前区块链世界有用区块最多的项目,未来eos也将采取相同的证明方式生产区块。
### DPOS到底有什么好处
1、规定时间内,“矿工”是确定的,出块仅需3秒,与比特币10分钟出块相比,速度提升了200倍;
2、授权代表,即“矿工”,能够获得出块的收益,因此他们有动力去维护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3、交易费用低廉,因为没有额外消耗(比特币挖矿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以及购买矿机的费用),“矿工”的费用也将非常便宜。
Eos不仅具备以上3点优势,还有更多惊人之举,它实施的是“0”交易费用,采用通胀的方式,每年增加5%的token用于奖励授权代表(“矿工”);采用并行性能,大规模应用程序需要在多个CPU和计算机之间划分工作负载;轻松升级和Bug恢复,基于块链的应用程序在进行功能迭代的时候自然需要能支持软件升级。
### DPOS和EOS可能存在的不足
1、临时股东大会制度,会不会导致出块的永远都是那些大量代币持有者,他们总是成为“挖矿者”,结果大部分的奖励都被他们拿走了,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恶性循环,最终成为一个寡头把持的中心化网络;
2、少量代币持有者,在整个网络中缺少存在感,越来越边缘化,能够获得收益可能只有代币的增值收益。
### 一个设想
从比特币用户和交易量快速增长的过程来看eos的未来,企业级的应用不断搭建在eos公链上(公链很可能不止一条,或许会有很多条类似的公链),这些应用需要使用eos网络,比如发生交易、数据交换、存储等等,当应用不断地增加、不断地增加,结果是网络也会开始拥堵,那么谁优先使用网络呢?DPOS说“谁有钱,谁优先”,应用的开发者虽然不乐意,但也没办法,毕竟网络已经布局在eos公链上了,换一个地方太难,只能在它上面玩,于是乖乖的购买或者问持有者租借大量的代币,以换取网络的使用权。如果你有eos代币,出借就能收租啦,这就是资产向互联网转移、价值比特化的一个完美梦想,如今看来这还是仅仅只是一个梦。
网友评论